湘川懷古
湘水終日流,
湘妃昔時哭。
美色已成塵,
淚痕猶在竹。
湘水終日流,
湘妃昔時哭。
美色已成塵,
淚痕猶在竹。
湘水整日流淌不息,湘妃當年在此哭泣。美人的嬌顏已化為塵土,斑斑淚痕還留在竹子上。
湘水:即湘江,源出廣西,流入湖南。
湘妃:傳說舜帝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聞訊,趕到湘江邊痛哭,淚灑竹上,形成斑痕,后投水而死。
美色:指湘妃的美貌。
塵:塵土,這里表示消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詩人可能在游覽湘江時,因湘水的流淌和當地流傳的湘妃傳說而觸發靈感,有感于歷史故事和時光變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湘妃的故事抒發對時光和命運的感慨。其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深刻的情感,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古代詩人對歷史傳說的借鑒和對人生的思考。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長。憑送湘流水,綿綿入帝鄉。
眾生多品類,諸佛祇一般。庶人見天子,知隔幾重關。若有過人策,欲見亦不難。策中契圣理,坐取國家官。
幽居足良夜,月出東峰隅。滅燭坐空明,靜極罷琴書。山雨灑一陣,清逼瀹茗馀。幾榻入微涼,荷氣流空虛。湖光熒暗壁,葉葉風卷舒。何人夢來此,應詫仙人居。
未妨行樂少年場,倚徙東風醉一觴。芳樹染成啼血艷,落花流出漲痕香。陰陰春色和天老,脈脈愁情共水長。坐閱流年能幾見,菱花應笑鬢邊霜。
溪風吹長松,石路秋影薄。下有尋幽人,支筇注林壑。良朋眇何許,雜樹森草閣。畫師發深機,筆底氣參錯。我昔事扁舟,頗識山水樂。于今日月駛,此景亦蕭索。愧乏買山資,老負宿昔諾。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
驥尾曾容躡后塵,柳花榆莢古河濱。天衢事業已騰世,山驛詩篇知幾春。梅萼故應如異日,風騷仍得慰幽人。須知猶是枯株在,早晚吹噓近紫宸。
翠衣小小,偎卸紅襟同命鳥。探使殷勤,不見羅浮夢里人。交相媚嫵,誰識蓮垂心獨苦。香冷難收,地老天荒誓白頭。
開奩未暇論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細擘輕紅傾瑞露,周南端復且淹留。
身自空來強立名,有名心事便牽縈。陰陽消長磨今古,日月升沉運死生。會向時中存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雖然處世憑師授,出世工夫要自明。
智度本來如,眾生病盡除。又度作護法,一切入無馀。過去恒沙佛,皆同此一途。如能達此理,凡夫非凡夫。
山居起我早,曉色猶朦朧。漱齒下階立,蕉竹清露濃。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氤氳蘊奇彩,儼若掛屏風。山居雖云久,奇景偶一逢。佇興若有悟,隔水聞清鐘。
花神衣補去青宮,紫陣紅圍一夜空。華發龍鐘寒食酒,青蕪狼藉落花風。雨聲點滴春愁里,世態侵尋客路中。我欲憑高寄蕭散,暫舒老眼數歸鴻。
咫尺仙湖號堵平,先賢曾此勸農耕。若教一日歸豪右,敢向黃公廟下行。
孤樓侵樹小,老雁入云迷。月暗水光白,夜深鄰語低。鐘聲傳下竺,梅信失西溪。偶憶曾游寺,塵昏壁上題。
雞唱催將息,烏啼續苦吟。半床書蠹共銷沉,字里悽迷時遇少年心。塞雪連三月,時花抵萬金。年時刻意怕春深,不見春來春去感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