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樂府十篇 卒妻怨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家有半菽食,身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處處魯人髽,家家杞婦哀。
少者任所歸,老者無所攜。況當札瘥年,米粒如瓊瑰。
累累作餓殍,見之心若摧。其夫死鋒刃,其室委塵埃。
其命即用矣,其賞安在哉。豈無黔敖恩,救此窮餓骸。
誰知白屋士,念此飜欸欸。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家有半菽食,身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處處魯人髽,家家杞婦哀。
少者任所歸,老者無所攜。況當札瘥年,米粒如瓊瑰。
累累作餓殍,見之心若摧。其夫死鋒刃,其室委塵埃。
其命即用矣,其賞安在哉。豈無黔敖恩,救此窮餓骸。
誰知白屋士,念此飜欸欸。
河湟地區的戍卒去服役,一半以上都沒能回來。家中僅有一點點糧食,人已如同囊中之灰(指死亡)。官吏按照名冊,在隊伍里驅逐他們的妻子。處處都是像魯國婦女那樣披麻戴孝的人,家家都有像杞婦一樣哀傷的人。年輕的還有去處,年老的則無依無靠。何況正趕上疫病流行之年,米粒就像美玉一樣珍貴。到處都是餓死的人,看到讓人內心悲痛欲絕。她們的丈夫死于刀兵,她們的家也破敗委于塵埃。她們的丈夫為國捐軀了,可應得的賞賜在哪里呢?難道就沒有像黔敖那樣的善心人,來救助這些窮困饑餓的人嗎?誰能想到那些貧寒之士,想到這些反而唉聲嘆氣。
河湟:指黃河和湟水流域,唐時為邊疆軍事要地。
半菽食:指很少的糧食。菽,豆類。
一囊灰:指死亡。
按其籍:按照名冊。
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
魯人髽(zhuā):魯國婦女的喪髻,這里指披麻戴孝。
杞婦哀:杞梁妻的悲哀,傳說杞梁戰死,其妻痛哭,城墻為之崩塌。
札瘥(cuó)年:疫病流行之年。
瓊瑰:美玉。
餓殍(piǎo):餓死的人。
黔敖恩:春秋時齊國的黔敖施舍食物給饑民,這里指善心人的救助。
白屋士:指貧寒之士。
欸欸(ǎi):嘆息聲
此詩創作于晚唐時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邊疆戰事頻繁,大量士兵被征調戍邊,很多人戰死沙場。而朝廷和官吏對士兵家屬缺乏關懷和救助,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詩人目睹這些社會現實,創作此詩以反映民間疾苦。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晚唐邊疆戰事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和社會的不公。其突出特點是寫實性強,以質樸的語言描繪社會慘狀。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佳作,體現了詩人關注民生的情懷。
紫翅青金翅,木翅與油單。
黑色全如墨,梅花兩瓣攢。
松闊偕長短,蓑衣得更難。
遮身不見節,薄縐另相看。
之人吾畏友,相望水東西。
筆下山林趣,詩中五十題。
讀書長閉戶,自奉只羹藜。
名字他年出,雙松應共齊。
每見江湖友,相逢說項斯。
未能通去信,先得寄來詩。
汀上雪晴日,山中梅放時。
何當攜手出,同謁老逋祠。
擾擾利名役,鬢髭霜雪侵。
要知充此性,即是悅吾心。
有道境常裕,無營味最深。
紛華安肯羨,出見更酣沈。
家枕官河住,樓閑春已深。
水風清燕語,簾日碎桐陰。
煮茗降書困,焚香啟道心。
浮云輕富貴,城市即山林。
往年珠履客,獨有老夫存。
觸目景非昔,傷心事莫論。
樓臺新白屋,瓦礫舊朱門。
卻憶朝回日,山堂共酒樽。
世態真堪笑,機深禍亦深。
多謀還損己,有壽必無心。
嘔肺因詩苦,開懷遇酒斟。
平生隨造物,不暇問升沉。
恥為恩門屈,寧辭御史遷。
力陳歸老疏,自盡讀書年。
秘府神游地,浮榮夢覺前。
世間真不死,未必屬蒼天。
四時俱橐籥,一氣自回旋。
誰謂春風力,能專萬物權。
榮枯忘晦朔,霜雪抱貞堅。
賦分有深淺,殊非天道偏。
三十年趺坐,何曾下此山。
忘形超物外,無夢到人間。
窗暗月來照,門開風自關。
虎狼情亦狎,夜夜廟前還。
朝來我夢三偉人,振袂而入清風生。
掃門坐需佳客至,鄰叟醉墨俄然成。
古木昂藏出澗壑,下臨百丈寒泉清。
高冠長劍萬夫望,其傍那有鋤笠兩耦耕。
歲寒坐對亦已久,東風看取巖穴春。
臥龍騰驤碧落上,南山夜半雷雨驚。
俗念枕邊灰,晨鐘又喚回。
若無紅日出,方免白頭催。
花不多時好,人誰百歲來。
死生彈指頃,有酒且啣杯。
壽陽曾點額,脂粉帶余馨。
晴雨看如醉,冰霜凍不醒。
溪清羞潔白,色艷易飄零。
桃杏休相忌,東君眼自青。
上了甘泉三捷書,長淮萬里一塵無。
清和時節如春在,紅藥精神與昔殊。
叢玉生香歌可譜,圍金有客瑞重圖。
公堂且盡今朝醉,已問君王乞鑒湖。
冰玉豐姿夐絕塵,山林誰伴歲寒盟。
臘前有雪曾相約,天下無花似此清。
不待春風施造化,只嫌晚角說平生。
月香水影吾家事,卻被詩人掠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