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添酒中六詠 酒龍
銅為蚴蟉鱗,鑄作鱙??角。
吐處百里雷,瀉時千丈壑。
初疑潛苑囿,忽似拏寥廓。
遂使銅雀臺,香消野花落。
銅為蚴蟉鱗,鑄作鱙??角。
吐處百里雷,瀉時千丈壑。
初疑潛苑囿,忽似拏寥廓。
遂使銅雀臺,香消野花落。
用銅鑄造出蜿蜒的龍鱗,塑造出彎曲的龍角。它吐出的酒水聲如百里外的雷聲,傾瀉時好似流入千丈深壑。起初懷疑它潛伏在園林之中,忽然又像騰飛于遼闊天空。這使得銅雀臺,香氣消散野花飄落。
蚴蟉(yòu liú):龍行蜿蜒的樣子。
鱙??(yáo jué):彎曲的樣子,這里形容龍角。
拏(ná):通“拿”,有飛舉之意。
銅雀臺:曹操所建,在鄴城(今河北臨漳),是曹操晚年享樂之處。
此詩為奉和之作,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可能是在宴飲等場合,詩人看到酒龍這一器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同時,銅雀臺代表著曾經的輝煌,詩人或許也借此感慨歷史變遷。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酒龍并抒發歷史感慨。其特點是形象描繪與歷史聯想結合,以夸張等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載憂。自身病始可,又為子孫愁。下視禾根土,上看桑樹頭。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赤烏二載發奇空,古洞深沈道路危。翠竇下攢山瀑落,紫巖中廓石膏垂。鐵船通海時難遇,金鼎調元事可期。祇恐使君同變化,白螺來往少人知。
詩逼長江世已稀,滄洲未覺此心違。平生卻笑陶彭澤,今昔紛紛強是非。
憶昔侍金鑾,顧瞻龍尾道。今日登高岡,彷佛夢中到。
名都誇綺麗,千門爭向開。射熊舊辟館,迎鳳新筑臺。畫轂金吾過,駿馬玉珰來。縱橫九衢里,日日逐塵埃。
向來云臥鄴城邊,才得君王賜炬蓮。誰擬著書忘歲月,尚書揮翰落云煙。舊栽桃樹非前主,新著宮袍是謫仙。馬首獨歸情脈脈,為君惆悵晚花前。
吟風老屋,訝無端、吹入鬢邊霜灶。幾卷殘書拋不得,卻向人前休道。董賈文章,卿云詞賦,換了前番藁。五陵車馬,一時多是年少。日向故紙鉆研,世情疏闊,何處求溫飽。寂寞千秋同一貉,何苦性情偏拗。老婦啼寒,驕兒忍餓,游子稱羲皞。諸公袞袞,幾人同此懷抱。
三載經綸棲鳳閣,五年提筆直鰲宮。
洛橋曉月光朦朧,彼姝嬌啼橋水東。鄭生早發與之遇,挈去媵御甘長終。霧綃煙縠已惝恍,《九歌》《招魂》皆楚風。一朝謫滿與鄭訣,云是蛟娣非凡庸。岳陽樓高花映紅,滿筵歌舞鮫人宮。海風吹散歘不見,倚云望入湘江空。
國色久在室,寒女不自知。安得長不老,為君玄鬢衰。我有古時鏡,一照一回悲。
文石間蒼苔,相引入深塢。莫撼青瑯玕,無時露如雨。
逆旅裁書問道安,故園明月幾回看。身閒對客題詩易,歲儉逢人乞米難。風動空山孤錫響,霜深禪榻衲衣寒。知師不作天涯夢,長夜忘眠坐戒壇。
苫為席,塊為枕,憔悴孤兒墓田寢。墓田樹,聲蕭蕭,寒濤捲空風葉飄。樹不止,風不息,孤兒欲化田中石。
獨搆茅堂養道真,滿前俗事罷紛紜。磻溪夜釣波心月,汾曲春耕隴上云。長笑熊羆勞應夢,直教猿鶴怨《移文》。近來傳得安心法,萬壑松風枕上聞。
個是誰家子,為人大被憎。癡心常憤憤,肉眼醉瞢瞢。見佛不禮佛,逢僧不施僧。唯知打大臠,除此百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