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衛公詩二首 一
蒿棘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
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
肉視具僚忘匕箸,氣吞同列削寒溫。
當時誰是承恩者,肯有余波達鬼邨。
蒿棘深春衛國門,九年于此盜乾坤。
兩行密疏傾天下,一夜陰謀達至尊。
肉視具僚忘匕箸,氣吞同列削寒溫。
當時誰是承恩者,肯有余波達鬼邨。
暮春時節,衛國公府門前長滿了蒿草荊棘,此人九年時間在這里竊取國家大權。他的兩道秘密奏疏就能顛覆天下,一夜之間陰謀便能直達皇帝那里。他視同僚如同魚肉,吃飯時都忘了禮節,氣勢囂張吞并同列,讓人感受不到絲毫溫情。當時誰是得到他恩寵的人呢,可曾有恩澤惠及到偏遠的鄉村?
蒿棘:蒿草和荊棘,常象征荒涼破敗。
衛國門:指李衛公的府邸。
九年:具體所指需結合李衛公生平,可能是其掌權時間。
盜乾坤:比喻竊取國家大權。
密疏:秘密的奏疏。
至尊:指皇帝。
肉視具僚:把同僚看作魚肉,輕視之意。
忘匕箸:吃飯時忘了拿筷子,形容其囂張。
削寒溫:指不把同列放在眼里,沒有溫情。
承恩者:得到恩寵的人。
鬼邨:即鬼村,指偏遠荒涼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李衛公一般指李德裕,他是唐朝名相,但也卷入復雜的政治斗爭。此詩可能創作于李德裕失勢后,詩人目睹其曾經府邸的破敗,有感于他掌權時的專權和陰謀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李德裕弄權。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犀利,對李德裕的惡行揭露深刻。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詩人的批判精神。
童子學修道,誦經求出家。手持貝多葉,心念優曇花。
得度北州近,隨緣東路賒。一身求清凈,百毳納袈裟。
鐘嶺更飛錫,爐峰期結跏。深心大海水,廣愿恒河沙。
此去不堪別,彼行安可涯。殷勤結香火,來世上牛車。
忠義三朝許,威名四海聞。
更乘歸魯詔,猶憶破胡勛。
別路逢霜雨,行營對雪云。
明朝郭門外,長揖大將軍。
亭子春城外,朱門向綠林。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
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
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青楓落葉正堪悲,黃菊殘花欲待誰。
水近偏逢寒氣早,
自恨不如湘浦雁,春來即是北歸時。
天朝辟書下,風憲取才難。
更謁麒麟殿,重簪獬豸冠。
月明湘水夜,霜重桂林寒。
別后頭堪白,時時鏡里看。
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
越人自貢珊瑚樹,由來此貨稱難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
奔蛇走虺勢入坐,驟雨旋風聲滿堂。(《贈懷素》。見《顏真卿集》)
羨爾方為吏,衡門獨晏如。
野猿偷紙筆,山鳥污圖書。
竹里藏公事,花間隱使車。
不妨垂釣坐,時膾小江魚。
世人結交須黃金,
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
終是悠悠行路心。
數叢芳草在堂陰,幾處閑花映竹林。
攀樹玄猿呼郡吏,
官屬不令拘禮數,時時緩步一相尋。
星軺計日赴岷峨,云樹連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隨雁去,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無奈別離何。
北斗回新歲,東園值早春。
竹風能醒酒,花月解留人。
邑宰陶元亮,山家鄭子真。
平生頗同道,相見日相親。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梁。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然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鄉。
城池經戰陣,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
有書無寄處,相送一沾裳。
夜色帶寒煙,燈花拂更然。
殘妝添石黛,艷舞落金鈿。
掩笑須欹扇,迎歌乍動弦。
不知巫峽雨,何事海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