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仙觀二首 一
我生求羽化,齋沐造仙居。
葛蔓沒丹井,石函盛道書。
寒松多偃側,靈洞遍清虛。
一就泉西飲,云中采藥蔬。
我生求羽化,齋沐造仙居。
葛蔓沒丹井,石函盛道書。
寒松多偃側,靈洞遍清虛。
一就泉西飲,云中采藥蔬。
我一生追求羽化成仙,齋戒沐浴后來到仙人居住之處。葛藤蔓延遮蔽了丹井,石匣中裝著道家的書籍。寒冷中的松樹大多傾斜著,靈洞到處都是清虛的感覺。我到泉西飲了泉水,還到云中去采摘藥草和蔬菜。
羽化:道教稱人修煉成仙,能飛升變化。
齋沐:齋戒沐浴,以示虔誠。
造:到,前往。
丹井:道士煉丹所用的井。
石函:石制的匣子。
偃側:傾斜。
清虛:清凈虛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道教氛圍濃厚,詩人受道家思想影響,渴望通過修煉羽化登仙,于是前往仙觀探尋。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道家修仙的向往。其特點是描繪出仙觀的清幽神秘,展現了道家生活的超凡。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道家文化的關注和追求。
寒輕夜淺繞回廊,不辨花叢暗辨香。憶得雙文朧月下,小樓前后捉迷藏。
金華金華相望高,城中秋樹見毫毛。武山云氣長來往,只駕仙人皮與陶。
瑣尾流離廿四霜。年年送客在他鄉。峨崍山色雨茫茫。驛柳依依如怨別,垂絲十尺系斜陽。離情更比柳絲長。
帝誥皇墳味有馀,萬幾無暇旋生疏。終須別置三千女,分記金華殿里書。
當年同醉曲江濱,海內心知更幾人。丹陛風云雙闕曉,紫薇花雨一堂春。潯陽悵別言猶在,梅嶺傳書墨尚新。何處笛聲吹夜月,鳳臺翹首欲沾巾。
翰苑文章同舊價,南都山水屬真仙。相看轉覺雙瞳碧,漸老難回兩鬢玄。酒興總非方壯日,花時猶是未歸年。陽春強和憑誰寄,塞雁依稀隔暮煙。
客路心長倦,鄉園思忍拋。暝鴉棲木末,晴雨落松稍。岡古無龍臥,泉清是虎跑。宦涂成底事,只合粵山巢。
秋日山居好,清涼雁過初。雞頭消暑夕,鴨腳待霜馀。草凈蜃虻遠,瓜香蚤蟻除。小園新雨過,菜甲自刪鋤。
□愛王家草圣蹤,獨于小篆苦留功。何人會得師高意,欲把時風變古風。
山靈不慍我來遲,急雨回風與洗悲。破剎傷心公主塔,壞墻掩淚偶齋詩。后生誰識承平事,皓首曾無會合期。三十年前聽琴處,秘魔厓下坐移時。
蘇州城,秀州城。鴨觜船兒月樣輕,往來多月明。一條浜,兩條浜。夜半歌聲逐櫓聲。客愁無數生。
晝錦輕拋又幾年,縱逢春色亦依然。爭知臺榭笙歌外,盡是猿驚鶴怨天。
誰留萬古眼,常對山蒼蒼。泰伯來勾吳,蠻荒詎有堂。堂開復堂圯,山鳥鳴且翔。千秋陸羽聲,一鑒漪瀾光。泉邊亦何有,苔蘚樹石香。痛飲欲成醉,世事都相忘。
揭來嶺嶠地,中有水云鄉。亂石臨溪惡,新蒲帶晚涼。樓船通漢將,鐃吹起陳王。往事東流盡,棲鴉噪夕陽。
奕奕千金訓,峨峨百尺樓。祖宗存世澤,嗣續賴貽謀。尊閣圖書并,收藏拱璧侔。高登今有自,俯墜可無憂。不敢希天祿,還應過鄴侯。是誰居末裔,為我踵前修。無恤心常切,玄成業未優。也須懷卜筑,豈獨守箕裘。孔壁遺經在,韓文敗篋留。一椽當重惜,只字莫輕投。覆載真成恥,塵埋亦自羞。好知垂后意,繼述亙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