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詞十首 九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聰。
衣裳承瑞氣,冠冕蓋重瞳。
花木經宵露,旌旗入仗風。
何期于此地,見說是神工。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聰。
衣裳承瑞氣,冠冕蓋重瞳。
花木經宵露,旌旗入仗風。
何期于此地,見說是神工。
旭日升上清澈的天空,皇帝在明堂中圣明地聽政。皇帝的衣裳承接祥瑞之氣,皇冠下是那象征圣明的重瞳之目。花草樹木經過一夜露水的滋潤,旌旗在儀仗的風中飄揚。沒想到能在這個地方,聽聞這一切都是神工造就。
上清穹:指清澈的天空。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也是舉行重大典禮之處。
圣聰:指皇帝圣明的聽聞,代指皇帝。
重瞳:傳說舜、項羽等有重瞳,被視為圣明之相。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創作于國家處于相對和平繁榮時期,詩人為了歌頌當時的皇帝和太平盛世而作,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通過詩歌展現皇家威嚴與國家的興盛。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皇帝和當時的升平景象。其特點是描繪細致,營造出莊重祥瑞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開創性,但反映了當時的頌圣文學風格。
夜涼如水掩秋屏。聽風也錚錚,雨也錚錚。攪亂愁心。那得夢兒成。更更。
低垂羅帳擁桃笙。見燈也冥冥,香也冥冥。斷續蛩音。不住耳中聽。聲聲。
家住東南最上游,一從束發侍宸旒。
文兼鐘阜古今秀,慶與秦淮日夜流。
盛業行刊千琬琰,馀威坐折萬貔貅。
佇看拜后恩榮異,槐鼎相聯魯與周。
漢水湘江盡月清,
玉痕簾外浴春星。
羽衣歸莫應縣圃,
萬里香塵憶洞庭。
諶母何年今鳳車,
紫云香霧到扶胥。
天關滕六知何地,
醒盡晶魂臘月初。
五日十日豈為工,
萬壑千巖自絕蹤。
在握已能霄漢上,
更須群玉占前峰。
水竹三分畫不如,
秋風新筑輞川廬。
靜觀世態涵琴德,
老剩詩心慰瑟居。
飲續醉鄉王績記,
每披相地景純書。
軒窗明凈宜幽隱,
坐對黃花樂有余。
江上鱸魚秋正肥
季鷹安得不思歸
自憐青鬢朝來改
多病還應早拂衣
坐久不聞人語喧,
風枝吹動宿禽翻。
幾家負卻三更月,
未到鐘聲已閉門。
卷簾何所思,獨立數歸鳥。
不恨落日遲,惟憐君去早。
醉罷見明月,照我還照君。
如何君不見,只見天邊云。
疊疊愁腸無日舒
春風細雨綠芳初
詩中乏興疑新句
自問何傷露地居
坐我春風已六年,
無端惆悵感離筵。
文章知己呂蒙正,
慈愛宜民寇潁川。
朗照高秋懸皓月,
聲稱累葉繼青天。
心香一瓣虔誠祝,
異日重臨話舊緣。
春晴游寺客,花落閉門僧。
香傳天下口。□貴火前名,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園林將向夕,風雨更吹花。
相思坐溪石,□□□山風。
夕照背高臺,殘鐘殘角催。
五老峰前相見時,兩無言語各揚眉。
高人愛惜藏巖里,白甀封題寄火前。
列岫滿窗中,
翠色飛林杪。
因之聽松飆,
卷簾坐清曉。
荒園古塹雪溟濛
細竹枯條共一叢
寒雀喧饑正無賴
輸他孔翠食樊籠
子聰江山稟,弱歲擅奇譽。
盱衡恣文辯,落筆妙言語。
胡為冉冉趨,三十滯公府。
美璞思善價,浮云有夷路。
大雅惡速成,俟命宜希古。
目送云歸五角樓,
金章朱誥出神州。
可憐獨夜樊通德,
擁髻燈前正好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