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墖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墖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靈隱寺所在的鷲嶺地勢高峻,山上的龍宮深藏在寂靜中。站在樓臺上能看到滄海日出,寺門正對著錢塘江潮。傳說中月宮里的桂子從天飄落,佛香在云外飄散。手攀著藤蘿登上遠處的高塔,挖空樹木引來遠方的泉水。寒霜稀薄花兒更加開放,薄冰很輕樹葉尚未凋零。我早年就崇尚奇異的遠方美景,前來探尋美景以消除煩惱喧囂。等我踏上前往天臺山的路,看我如何走過那座石橋。
鷲嶺:即飛來峰,相傳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以為它象天竺國的靈鷲山,并說“不知何時飛來”,故而得名。郁:茂盛。岧峣:高峻。
龍宮:泛指靈隱寺中的殿宇。鎖寂寥:深藏在寂靜中。
浙江潮:錢塘江潮。
桂子:傳說月中有桂樹,其種子即桂子。
捫蘿:攀援藤蘿。
刳木:挖空樹木做水槽。
夙齡:早年。尚:崇尚。遐異:遠方的奇異美景。
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石橋:指天臺山著名的風景石梁橋。
這首詩創作于宋之問任杭州長史期間。當時他仕途不順,來到靈隱寺游覽。靈隱寺環境清幽,景色壯美,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使他寫下此詩以表達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對超凡脫俗境界的追求。
此詩描繪了靈隱寺的壯麗景色和清幽氛圍,展現了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詩中既有對眼前美景的細致刻畫,又有對遠方天臺的向往,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在山水詩中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烏雞頭帶雪,偏正沒安排。明月堂前意,悠悠莫亂猜。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朔風幾夜相回薄,世路秪今多苦辛。擒寇可無懸瓠將,泛舟未許剡溪人。
層陰閣雨。一徑庭莎蟲占去。語笑心開。小謝新從遠道來。收帆天外。暫與家人歡此會。明日登樓。又送征車古陌頭。
群山萬壑水云天,回首蒸炎又十年。南望初離關百二,北征今上路三千。風橫平野烏飛絕,雪壓寒空馬不前。冷暖數來應自苦,猶留肋骨鐵般堅。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云薄翠微寺,天清黃子陂。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問取修山主,淺淺實甚深。若謂唯心現,玄艘已陸沉。
冰花不省如斯暴,疑是吹沙打夜窗。莫遣沉陰增敵氣,且將盈尺作農祥。
孟子終焉處,游人得得過。?深黃狖小,地暖白云多。孔圣嗟大謬,玄宗爭奈何。空馀峴山色,千古共嵯峨。
鐙前宴語。底用躊躇商去住。似獵重圍。脫臂鞲鷹疾赴之。風神凝秀。玉樹庭階誰更有。尺布裁衣。冷暖相關要汝知。
江水忒潺潺。月已闌珊。春殘猶作十分寒。縱有糟床能葬我,總是無歡。容易又更闌。衾擁如山。欲成好夢者般難。閑殺一雙金翅蝶,流轉花間。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疊浪一灘翻積雪,連峰千里送青螺。微王建國猶來古,山鎖叢祠瞑色多。
花落谷鶯啼,精靈安在哉。青山不可問,永日獨裴回。冢穴應藏虎,荒碑祗見苔。伊余亦惆悵,昨日郢城回。
歌樂萬松聲。還家夢里聽。算年來、發已星星。又把茱萸勤遠矚,風雨候,卻多晴。菊釀制頹齡。從游愧未能。路東西、似隔千程。幸道黃河清有日,留眼在,看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