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石鏡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
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澈。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
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
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金骨。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
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澈。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
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
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金骨。
在東巖采薇的人,清晨在巖邊見到月亮。奇怪它墜入幽深的藤蘿間,在不該明亮的時候卻更加澄澈。綠蘿纏繞著月亮,仿佛與高飛的鳥兒一同停歇。清光映照在手掌中,才明白是石鏡上發出的光芒。是誰傳遞陰陽之火,鑄造了這天地間的寶物。它的深影藏在半山,虛圓的鏡面帶著凝雪般的光澤。早有謝靈運曾欣賞過它,如今聽樵夫說起。白日里它如乘彩霞,光彩與容顏相對。我本想辨別鬼魅,確實美麗便留在這云霧繚繞之處。形神突然相逢,整夜都難舍分別。如果能終身被它照耀,或許可化為仙骨。
采薇人:指隱居山林之人。
非時:不是通常月亮明亮的時候。
陰陽火:道家煉丹術語,指陰陽二氣所化之火。
虛輪:指石鏡如虛圓之月。
謝公:指謝靈運,他喜愛山水,曾游廬山。
煙闕:云霧繚繞的地方。
黃金骨:道家認為修煉可使骨骼如黃金般不朽。
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廬山是他喜愛的游覽之地。此詩可能創作于他游覽廬山期間,在欣賞到廬山石鏡這一神奇景觀后有感而發。當時李白心懷對自然和神仙世界的向往,在廬山的游歷中尋找靈感和精神寄托。
這首詩以廬山石鏡為主題,描繪其神奇景象,展現出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懷。詩中體現了道家思想,在文學史上是李白描寫自然奇觀、表達精神追求的佳作。
南窗數度斷韋編,茅塞余心未豁然。 洞極潛虛渾是夢,觀梅卜瓦總非仙。 先天妙處無多畫,太古真時只一圈。 今日從知斯不謬,庖義更出亦何言。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即更 一作:即當)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
叢林起新構,燕坐水云鄉。 本自禪心靜,能令世累忘。 幡花圍書永,鐘梵度宵長。 歸裓新篇富,籠紗映寶坊。
清泚何妨一整巾,蒼巖先自怯登臨。 泛現人物幾榮悴,祗有林泉無古今。 萬個倘容參直節,一泓端欲印無心。 蒼顏還許交同老,羅隱書堂尚可尋。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代,過樂清,置酒為別,席間作 一去吳山三改火,我來兩見寒梅。君今先向斗城回。尊前方重別,征騎莫相催。 堪笑人生如逆旅,明年我亦言歸。羨君平步到天涯。吳儂如有問,為我說歸期。
昨夜東風到海涯。繁紅簇簇吐胭脂。恍疑仙子朝天罷,醉面勻霞韻更宜。|<類說云:花以海名者,皆自海外來。>| 歡未足,困相依。羞將蘭麝污天姿。少陵可是風情薄,卻為無香不作詩。
三五半圓夜,二七素秋天。銀河耿耿,中渡絳節會星軿。寶鵲喜傳佳信,丹鳳歡迎仙仗,瑞彩映珠躔。此意天長久,不比在人間。 多情客,捧香餌,潔賓筵。殷勤拜舞,乞壽乞富乞團圓。宜與人人愿足,更看家家歡洽,喜氣滿江山。今夕莫辭醉,后會是來年。
弱柳舒眉學遠山,四山斜亸綠云鬟。 平湖如鑒一回照,西子明妝濃淡間。
綽約冰姿無語。高步廣寒深處。香露浥檀心,擬到素娥云路。仙去。仙去。莫學朝云暮雨。
幾陣蕭蕭弄雨風。片云微破月朦朧。田家側耳聽鳴鸛,寰海傾心想臥龍。 堯日近,舜云濃。圣仁天覆忍民窮。會看膏澤隨車下,只恐詩人句未工。
憶昨曾將明使指,軺車踏遍東城。重來游戲擁雙旌。江山皆故部,英俊盡門生。|<時坐客預門生者六>| 杖策翩然歸去也,送行滿坐簪纓。尊前雨淚不勝情。曲終人散后,江上數峰青。
天寒人靜。嘯倚胡床閑晝永。春信初回。報道南枝昨夜開。 沈沈庭院。獨坐黃昏誰是伴。風過南墻。似覺天宮暗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