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選擇合適的樹木棲息卻沒有鋒利的工具,羨慕水中的魚卻沒有巧妙的釣線。為何不自量力,落得半途窮困。以前不嫌耕種辛苦,一天也不離開親人。如今來到千里之外,我的心已不在自己身上。悠悠慈母心,只希望孩子才能和別人一樣。養蠶繅絲能有多少收獲,卻總能讓孩子常穿新衣。吃一頓飯就能吐出一尺絲,誰能看到這份殷勤。和你告別回去耕田,我恨不得燒掉車輪不再遠行。
擇木:典出《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此處指選擇安身之處。
利刃:鋒利的工具。
羨魚:出自《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指渴望得到某種東西。
巧綸:巧妙的釣線。
中路貧:半途陷入窮困。
不厭耕:不嫌耕種辛苦。
殷勤:此處指慈母的辛勞。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外追求功名或理想,卻遭遇挫折,生活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他思念家鄉和母親,決定放棄在外的奔波,回歸田園。當時社會可能競爭激烈,文人求仕之路艱難,詩人在經歷一番掙扎后做出了歸耕的選擇。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外受挫后決定歸鄉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傾訴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唐代文人在追求理想過程中的常見困境與抉擇。
僂環績溪樹,面面長蒼翠。樓頭聚愛人,時作連枝會。
苦憶城隅舊板橋,東門花信水迢迢,萬無一計送今宵。掃葉光陰同看雨,落梅時節獨聞簫。人生何日是明朝。
浩然之生,實匪助長。天地之塞,吾體同量。
夜坐無他事,危居擁布袍。斷編翻竹簡,殘火爇松膏。寒暑雙車轂,生涯一羽毛。涓埃渾未報,素食愧吾曹。
天兵疲塞外,敵騎滿秦中。已歷夏秋月,能無尺寸功。前軍誰破虜,大將只和戎。何日妖星落,捷書報漢宮。
城南星錦燦天中,瑞繞宮墻歲歲同。問道立深門下雪,披懷哎挹座間風。松高泰岳千尋碧,花放河陽七度紅。唱罷海籌無盡爵,明霞初擁日生東。
舟到毗陵晚不移,相留曾是十年期。坐間總說江南樂,別后應懸冀北思。夜酌不知更已換,春城偏與月相宜。歸來忽記豪吟處,稍覺閒情似往時。
橘枳蘭芽玉易瑕,商山一出便忘家。幾回惆悵梅花別,并有緇塵到菊花。
金山腳下驚濤起,滾滾長江。旌旆飄揚,桴鼓舟頭看女娘。英姿不減當年勇,馬上紅妝。飛舞銀槍,虎躍龍騰擊電光。
窗外柳,影婆娑。老干橫斜掛綠蘿。不必郊行煩載酒,日長閑坐聽鶯歌。
曉枕啼鶯睡起慵,日高墻外趁游蜂。桃花零落聯蝴蝶,燕子來時春意濃。
旌旗交影鳳池邊,退食微聞午漏傳。猶比至元無事日,印文銅綠長苔錢。官廚日送蒲萄酒,畫省春看芍藥闌。不忘舊為丞相掾,手圖天馬獻金鑾。
塵埃子石蒙蛛網,殘落霜毫暗蘚紋。未把語言為戲劇,新年不作送窮文。
掛冠歸去一身輕,瑤草華陽洞里耕。仙令祇今多少在,丹成鳧鶴自來迎。
樓近績溪石,石鏡明于鏡。聚愛樓頭人,照面照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