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彌細。
時時天上客,遺路人間世。
煙花最深處,井臼得空刺。
天寒鶴巢林,石長泉脈閉。
神化萬靈集,心期一朝契。
不見金板書,誰知阮家裔。
終期太古人,問取松柏歲。
白道行深云,云高路彌細。
時時天上客,遺路人間世。
煙花最深處,井臼得空刺。
天寒鶴巢林,石長泉脈閉。
神化萬靈集,心期一朝契。
不見金板書,誰知阮家裔。
終期太古人,問取松柏歲。
白色的小路深入濃密云層,云層越高道路越發纖細。不時有天上仙人經過,留下蹤跡在人間塵世。在那煙花最繁茂的深處,水井和石臼空有其形。天寒時節鶴鳥棲息在林中,石頭生長泉水的脈絡也閉合。神奇變化中萬靈聚集,內心期望能一朝契合。沒見到金板書的記載,誰知道是阮家的后裔。最終期望與太古之人相遇,詢問松柏的年歲。
白道:白色的小路。
彌:更加。
天上客:指仙人。
遺路:留下蹤跡。
煙花:泛指春天艷麗的景物。
井臼:水井和石臼,泛指家務事。
空刺:空有其形。
神化:神奇的變化。
心期:內心的期望。
金板書:傳說中記載仙術、秘訣的書。
阮家裔:指阮籍等阮氏家族的后裔,這里可能借指有仙風道骨之人。
終期:最終期望。
太古人:遠古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對現實不滿或追求精神超脫的心境下,在游覽山林過程中,被山林的幽深、神秘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仙人境界和太古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仙人境界和太古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神秘空靈的意境,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想象展現超凡脫俗之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創作風格。
蒼蒼千尺大夫松,不似湖嵌植小蘢。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王衡星化姿兼茂,蓮社詩高席可重。乞與書窗端不惡,蕭然如對德人容。
看盡巴山看蜀山。子規江上過春殘。慣眠古驛常安枕,熟聽陽關不慘顏。慵服氣,懶燒丹。不妨青鬢戲人間。秘傳一字神仙訣,說與君知只是頑。
槐里歸來后,蒼生尚系思。史曾書直諫,人久挹光儀。踰嶺愁風熱,攜家渡海遲。想承前席問,還在中興時。
三月四月紅花里,五月六月瓶子里。作刀割破黃胞衣,六七千個赤男女。
花在中庭月在枝,當春曾為證昏期。移黃轉綠原難問,對面誰知背面時。
門前蒼耳與人齊,屋后青蛙作鬼啼。風雨瀟瀟天正黑,披衣不寐聽鳴雞。
老去才難盡,秋天憶射雕。白鷗波浩蕩,寒水不成潮。
交誼似君凋落盡,為僧此日感重萌。長因遺草添新恨,更值清吟愴舊情。墟壟鹿歸秋草沒,紙窗云去月華生。傷心逝者如流水,寒夜哀懷寐不成。
三千門館躡珠賓,半百還家衣錦身。卻是吏民私告語,十年前是賣薪人。
江風今夜寒,郎且江邊住。拂曉上樓看,郎船不知處。
倚棹寒江照白頭,看山不盡且遲留。無人為寫琵琶恨,自撥鹍弦過小洲。
六翮從風彼一時,青山如昨照須眉。扶筇可是當年者,扛筆亭頭更寫詩。
曾憶橫經泮水秋,碧霄先我得遨游。官同粉署君前輩,職守天津我繼休。江閣詩情來漸遠,河豚風味已全收。維舟此日城南道,還說當年事事優。
酡顏斜睇月生瀾,飲興風騷正未閑。可記鬢邊花落下,半身涼月靠闌干。
澄清惹詠濯纓歌,一望連天萬頃波。披畫有時濃藻墨,織綾隨處度魚梭。迎風海面銀花爛,映月江心玉鏡磨。流入七弦成雅操,鐘期高悟嘆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