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二首 一
漢代非良計,西戎世世塵。
無何求善馬,不筭苦生民。
外國讐虛結,中華憤莫伸。
卻教為后恥,昭帝遠和親。
漢代非良計,西戎世世塵。
無何求善馬,不筭苦生民。
外國讐虛結,中華憤莫伸。
卻教為后恥,昭帝遠和親。
漢朝對西戎采取的政策并非良策,致使西戎世世代代侵擾邊疆,戰亂不斷。只因想要得到西域的良馬,卻不顧百姓承受的苦難。與外國締結的仇怨虛假不實,中原人民的憤恨無法伸張。這反而成為后世的恥辱,漢昭帝還遠嫁公主去和親。
西戎:古代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稱呼。
無何:只是因為。
筭:同“算”,考慮。
讐:同“仇”。
和親:指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的政治聯姻。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生活在一個有邊疆問題的時代,看到國家在處理邊疆關系上的一些不當舉措,聯想到漢朝類似的情況,有感而發。通過批判漢朝的邊疆政策,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漢朝邊疆政策的失誤,其突出特點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對錯誤政策的不滿。在文學史上反映了詩人關注社會現實、敢于批判的精神。
天錫興王佐,三朝秉化鈞。
平生清儉節,臨老退閒身。
赤舄榮封國,緇衣美世臣。
永陪英廟享,千載德名新。
回首京華感故吾,曾經控地愧枋榆。
登仙景倩空馀羨,返轡王陽有畏途。
策試理人才自健,詩成贈別意先蕪。
茫茫世事殊今昔,且盡花前酒一壺。
東風吹出歲華新,書到天涯數比鄰。偶托鄉閭常似客,可談衷曲不多人。
論才已讓秦韜玉,小隱當如梅子真。亂后久悲王跡熄,漫從宮府問絲綸。
屠狗椎牛盡主盟,極天烽火混時清。熱中年少蜣螂轉,冷眼閒看蠻觸爭。
洛下浪傳神女賦,高陽竟得酒徒名。逍遙莫問人閒世,一任南崢復北嶸。
鶯老花殘不記春,
閉門蠶忌動經旬。
寧知畫閣鳴箏女,
墮地妝成錦繡人。
舊吟誦罷病魂清,猶幸靈臺一點明。
鍛鍊雖然愧金錫,戰兢不敢步淵冰。
未容馀日甘衰朽,尚擬諸生更老成。
世澤依然詩禮在,好將塵慮靜中澄。
秋風起兮佳景時。
吳江水兮鱸魚肥。
三千里兮安未歸。
恨難得兮仰天悲。
金殿當頭紫閤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迎日,
五色云車駕六龍。
燕麥青青柿葉肥,江南回首正依依。
千竿新竹消蒼雪,一帶遙山深翠微。
閒任野禽啼樾塢,細分流水繞柴扉。
那知身是乘驄客,疑向花前跨鶴歸。
三年一去西山云,一見欲別心知熏。勸君且為更上酒,何時得與細論文。
白發蕭蕭送出門,相攜相看兩無言。祇應今日往來夢,攪破百里梅花村。
天生意氣逐重瞳,血作名花萬古紅。開遍青溪與罌粟,枝枝平舞美人風。
一帶溪橋隱暮煙,開殘芍藥馬蹄邊。紅顏盡是閒花草,似爾虞兮自可憐。
戰血何妨染玉顏,花開長使美人攀。二妃不為重華死,那得瀟湘竹盡斑。
記丹霄親聞天語,長聊詞賦能擅。右銀臺路承恩最,切名重槐應觀。
瑤水宴,早應制,詩成禁里爭傳遍。紅墻隔斷,奈舊日神交,幾年聯籍,相見恨遍晚。
莼鱸興,要趁秋帆穩便,碧空萬里云斂。洞庭香橘千頭熟,到及新霜紅染。
南去雁,恰一路,隨君影落吳洲遠。江城歲晏,恣小榼輕舟,落梅殘雪,寄我醉吟卷。
一掌河山亦踐蹂,老臣霜雪正盈頭。
掀髯猶抱滄桑恨,扼吭甘從孤竹游?
自是澤宮堪薦俎,豈無夜壑可藏舟!
趨朝當日稱先達,惆悵生芻何處投!
千峰擘斷小溪通,名勝天開大地雄。
化去有猿原是幻,飛來何寺總歸空。
花侵法座全飄雨,磬落層霄半度風。
攜手憑高遙一望,日邊佳氣藹蘢蔥。
月下何來水上姑,月明姑出會仙徒。
古今池涌源泉出,紅白花開錦繡鋪。
濯足野夫歸別澗,窺魚林鶴去平湖。
何年姑再池中見,試問詩翁入會無。
幽尋古城上,秋景日悽悽。
落照映原沒,陰蟲當路啼。
隋宮變蕪蔓,楚分失端倪。
自是傷亡國,非關醉眼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