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稼如云
肆目如云處,三田大有秋。
蔥蘢初蔽野,散漫正盈疇。
稍混從龍勢,寧同觸石幽。
紫芒分羃羃,青颕澹油油。
始愜倉箱望,終無滅裂憂。
西成知不遠,雨露復何酬。
肆目如云處,三田大有秋。
蔥蘢初蔽野,散漫正盈疇。
稍混從龍勢,寧同觸石幽。
紫芒分羃羃,青颕澹油油。
始愜倉箱望,終無滅裂憂。
西成知不遠,雨露復何酬。
放眼望去莊稼如云朵般,三塊田都迎來大豐收。莊稼蔥蘢剛開始遮蔽田野,枝葉散漫正好布滿田疇。漸漸和云從龍的氣勢相混,哪能和觸石而生的云一樣幽靜。紫色的芒穗濃密分布,青色的禾穗色澤光潤。開始滿足了裝滿糧倉的期望,最終也沒有耕種粗疏的擔憂。知道秋收已不遠,該如何報答雨露的滋潤呢。
肆目:放眼望去。
三田:泛指田地。大有秋:大豐收。
蔥蘢: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
散漫:分散、遍布。盈疇:布滿田疇。
從龍勢:云從龍,形容莊稼生長的氣勢如同云隨龍動。
觸石幽:云觸石而生,這里指一種幽靜的云景。
羃羃:濃密的樣子。
青颕:青色的禾穗。澹油油:光潤的樣子。
倉箱:糧倉。
滅裂:指農事粗疏。
西成:指秋天莊稼成熟。
此詩創作背景或為詩人在秋季看到莊稼長勢良好,豐收在望,有感于大自然的恩賜和農事的順利而作。古代農業社會,豐收是人們的期盼,秋季莊稼生長的景象容易引發詩人的創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秋季莊稼豐收的景象,突出特點是生動形象地展現莊稼生長態勢。在文學上體現了古代詩歌對農業生活的關注和贊美。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 征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提攜抱握九重來。 君不見相如綠綺琴,一撫一拍鳳凰音。人生意氣須及早, 莫負當年行樂心。荊王奏曲楚妃嘆,曲盡歡終夜將半。 朱樓銀閣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蕪漫。當春對酒不須疑, 視目相看能幾時。春風吹盡燕初至,此時自謂稱君意。 秋露萎草鴻始歸,此時衰暮與君違。人生翻覆何常足, 誰保容顏無是非。
檐角銜墻固,明疏護翠羅。 公余秉談塵,竟夕對金波。
鶴駕乘風去,千年竟不歸。 石梁憑望處,空復白云飛。
二陸為童日,驅馳屢忘歸。 至今桑柘響,禽鳥尚驚飛。
瀲滟湖光好,荷風六月涼。 倚欄吟不倦,魚鳥亦相忘。
畸嶇尋古隧,衰草隱寒原。 欲讀將軍事,豐碑祗半存。
拄策徐徐上,回環佛頂游。 九山俱在望,目斷暮煙浮。
蘧蘧一夢中,了了三生意。 法界如許寬,此生亦特寄。 誰言玉局仙,元本是法器。 不解自磨礲,因人亦成事。 強顏游人間,聊作逢場戲。 山色溪聲中,略得些滋味。
鳧舄棲遲地,池流一徑斜。 先生久清苦,不肯競紛華。
神物幽潛地,滄滄水接空。 不緣嘗應禱,誰識有殊功。
呼吸湖中水,山椒寄此身。 洞門風雨夜,電火逐霜鱗。
浚極疑無底,豐棱定有因。 沈沈中夜月,照影屬何人。
夫金臺千里,能造必詩;銅街九條,敢往則賦。太乙分曜靈之景,而藜之用蓋寡;長庚攀超光之足,而鯨之振以末。故歡情似酒,崇伯望而解顏;愁緒縈絲,墨翟逢而曾嘆。蘭可佩也,對靈均而不芳;月豈愁乎,照陳王而易落。準之今日,寧有易哉?帝城十二,獨我無家;客路三千,送人作郡。裝落葉以驅壽,披浮云以旌心。出門則稚子牽裾,登車則老人把袂。浮河亂濟,步將前而不舒;餞露賓星,目已罷而猶顧。直沽河下,雪古風堅;曲阜城邊,青危碧峭。睹疲衛之勌進,值敝貂之不溫。則知情以時感,心繇目傷。固當徵彼詩寮,壯茲行色。況以茫茫鐵網,竟漏珊瑚;落落金盤,誰餐沆瀣。骨具煙霞之相,身留柏石之緣。局逸步以趨時,蓄奇聲而待旦。殘膏既燼,間理馀光;渴睡初醒,或耽短詠。良以酒徒市上,最多拊缶之群;學士壚頭,不減留髡之樂。是用牽纏積素,揮灑性靈。及夫驪唱蒼涼,歸鞭蕭瑟。北地有絕憐之處,南云有望遠之思。罔兮若有求而不至也,悵乎若有待而不已也。非無贈答之章,亦以彬布為快。日月既長,卷帙遂衍,則斯集之大凡矣。若云既和且平,雖怨不怒,提攜標格,澄震聲音,斯固大雅之式,鄙人莫贊辭焉。嗟乎!身以賤而趣成,道不行而樂在。兩三曲榭,未免有情;數四荒齋,居然無恙。新編在手,狂賓滿床。高臥北窗之下,但寘身欲尚羲皇;狎作西湖之游,任譏人不耐官爵。則智津萬有,音暢百形。眾皆麗此清神,仆亦勉為燕說。錢唐周天度。
象服華年兩鬢青。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開宴雪初晴。 酒勸十分金鑿落,舞催三疊玉娉婷。滿堂歡笑祝椿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