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鳴雁行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
去寒就暖識所處,徘徊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闊朝云多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
去寒就暖識所處,徘徊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闊朝云多
大雁嗷嗷地叫著一邊鳴叫一邊飛翔,深秋時向南飛去,春天又向北返回。它們離開寒冷的地方前往溫暖之處,清楚自己該去的地方,卻徘徊反顧,與同伴分離,哀傷鳴叫著想要落下,可洲渚卻不合適。江南水面寬闊,早晨的云彩很多。
嗷嗷:雁鳴聲。
窮秋:深秋。
去寒就暖:離開寒冷的地方,到溫暖的地方去。
群侶違:與同伴分離。
洲渚:水中小塊陸地。
雜曲歌辭多是樂府詩,其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這類詩往往反映社會生活、人生感慨等。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看到大雁遷徙,由此聯想到人生的漂泊、分離等情景,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以大雁為載體,展現了大雁遷徙中的孤獨和無奈。其借物抒情的手法較為典型,在樂府詩中體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關注,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生命、離別等情感的認知。
回首一傷神。暮雨千家薜荔村。燕子不來花著雨,黃昏。寂寞山窗掩白云。
歸思欲沾巾。雨過山城見月新。獨在異鄉為異客,思親。斷續鴻聲到曉聞。
天涯初得子,氣味巧相如。地遠頻勞夢,心通少寄書。
月亭空想像,風閣屢踟躕。別后無窮意,相逢只挽裾。
會面知何日,愁懷待一舒。吾曹皆委運,世事勿論渠。
故國有喬木,先人無敝廬。岷山思共隱,此計孰云疏。
朝暮多悲風,吹君海上屋。
君當未衰時,早已謝榮辱。
吟詩二十年,空齋苔蘚綠。
戎馬遍乾坤,貧老甘林麓。
賤子苦風塵,古道蒙相屬。
誓當歸舊林,饑餓棲窮谷。
君釣槎頭魚,我侶澗邊鹿。
萬里歲寒心,相望慰幽獨。
疏疏寒綠間天香,細雨微風澹曉妝。憶在古原山縣里,寂寥三載負紅芳。
花不成妝藕未乾,嫩紅新葉卷輕寒。官河水落南風小,不似賀家湖上看。
春春波。秋秋波。錦纜牙檣似擲梭。青山奈客何。
官船過。估船過。不及漁翁自唱歌。斜陽曬綠蓑。
今朝詩思為髭抽,
后日詩從撚處求。
倘每吟詩頻撚斷,
詩人口比老僧頭。
凌晨發天津,夕駕稅大河。
徘徊忘古驩,沉?生新嗟。
所思在何所,遠矣天一涯。
游子走四方,病葉辭喬柯。
馳驅念父母,涕下一何多。
祿養非有馀,行邁日以遐。
河水日夜馳,魯山亦嵯峨。
有鳥東南飛,歸羽當如何。
年來羈客減歡游,
少對清樽浣別愁。
社里故人相憶否,
夜來歸夢到并州。
池陽官罷魏塘棲,網戶封塵草沒啼。
破屋風摧梅影失,荒田露泣稗花低。
誰同韓偓夸雛鳳,空憶喬公感只雞。
華屋山丘悲自昔,遺篇賴爾手親題。
乍霽初離房與敖,又看云氣壓神皋。
昆岡屢得因心友,東郭真慚舉趾高。
最愛謝兒方柳絮,可憐漢使齧氈毛。
水晶鹽是何人得,拜賜曾同御縹醪。
才喜平權得自由,
誰知從此又戈矛。
弱者之肉強者食,
膏血成河遍地流。
微生率茍且,即事多謬誤。
青春去我早,脫帽白發露。
帶劍出門來,不識門前路。
夢中立天地,不測高與深。
帳中看日月,不辨晴與陰。
帳中與夢中,疑盡今生心。
天開巨險碧流通,何處飛來半在空。
已恃梯航收海國,更從鏡樹隱珠宮。
澄潭犀去留清影,古洞龍歸起暮鐘。
作客乾坤生計拙,無如峽口問漁翁。
入門作病人,出門騎病馬;
可堪貧如洗,兩病都著啞。
我馬不能言,主人筆代寫;
所病病在饑,消瘦剩兩踝。
無復霜雪蹄,遲遲行其野;
感主相憐意,垂鞭不忍打。
他人富芻粟,食多恩恐寡;
愿守主人貧,忍饑伏櫪下。
華發蕭蕭,歸碧雞坊,出金馬門。把一枝色筆,擲還郭璞,些兒殘錦,回乞天孫。永免朝參,更無宣鎖,送老三家水竹村。休休也,任巫陽來下,未易招魂。
茅檐安得庖閽。倩便了沽來酒滿樽。嘆角巾東路,吾尋初服,上書北闕,子漫危言。漏院霜靴,火城雪轡,得似先生敗絮溫。安危事,付布衣融泰,鼎足膺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