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平友人 一
故人千里隔天涯,幾度臨風動遠思。
賈誼上書曾伏闕,仲舒陳策欲匡時。
高風落落誰同調,往事悠悠我獨悲。
何日歸來話疇昔,一樽重敘舊襟期。
故人千里隔天涯,幾度臨風動遠思。
賈誼上書曾伏闕,仲舒陳策欲匡時。
高風落落誰同調,往事悠悠我獨悲。
何日歸來話疇昔,一樽重敘舊襟期。
老朋友遠隔千里在天涯之外,好幾次臨風懷想引發了我對遠方的思念。賈誼曾伏在宮闕前上書,董仲舒陳述策略想要匡救時世。高尚的風范卓然不群,有誰能和我志同道合?往事悠悠,只有我獨自悲傷。什么時候你能歸來和我暢談過去,一起舉起酒杯重溫舊日的情懷。
故人:老朋友。
臨風:迎風。
遠思:對遠方的思念。
賈誼: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曾多次上書陳述政事。伏闕: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仲舒:即董仲舒,西漢哲學家,曾向漢武帝提出“天人三策”。匡時:匡救時世。
高風:高尚的風范。落落:形容孤高、不與世俗相合。
疇昔:往昔,從前。
襟期:情懷、抱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政治上不得志的時期,看到像賈誼、董仲舒那樣有才華的人雖有報國之志卻也歷經坎坷,聯想到自己和遠方友人的境遇,因而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政治環境復雜,有抱負的人難以施展才華。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其特點是用典貼切,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渴望知音的普遍情感。
后有良工識苦心,今無善聽孰知音。老來字字趨平易,免被兒童議刻深。
瀲滟春波散碧漪,白蘋初葉麥初岐。潞河三月桃花水,正是乘舟薦鮪時。畫鹢中流起棹歌,參差荇藻漾晴波。澤梁雖設曾無禁,斜日魚罾兩岸多。東風吹雨曉來晴,春水高低五閘聲。蘭槳乍移明鏡里,綠楊深處坐聞鶯。
豐年官事無何,梅月詩情最多。白水暗添漚界,青苔亂長松科。
千里良緣合倡隨,于歸不滿十年期。最傷薄命分鴛侶,猶幸高名占鳳池。故國泥封聞信日,長安春色看花時。無端遽赴修文召,不管空閨怨別離。
西風吹葉攪眠,家家拆洗裝綿。唯有老夫不會,一壺且暖目前。負曝小坐冬烘,兀兀騰騰夢中。耳邊忽報飯熟,一笑拋卻周公。殘鐘四點五點,新月一欞半欞。卻笑當年此際,酒去愁來到明。無名野花爭發,自在清溪暗流。聽罷農歌?稏,旋聞山鳥鉤辀。
華燈熒煌,瑞煙氤氳。威神如在,蠲潔必親。再盥于罍,再帨于巾。皇心肅祗,其敢憚勤。
凈練平鋪月上時,無人吟得謝郎詩。酒酣直欲捉倒影,千古風流幾個知。
皓月多情又到門,一輪流轉杳無痕。新愁舊恨偏關是,可有人為月訟冤。
一聲長嘯海天空,聲浪沈沈入海中。又挾馀聲上天去,天邊嘐唳一歸鴻。
大江日夜東,流盡古今事。安知古惡溪,今乃名善地。嚴城濱江立,置守稱郡治。城北為金山,銀山自西至。日夜金銀中,最難得廉吏。西北氣肅殺,害常寓于利。韓山何峨峨?隔江若相避。千古侍郎亭,獨無金銀氣。
曲浦彎環繞縣青,一杯閒客兩飄零。琵琶不語蒼煙暮,山水清音著意聽。
少年忽作白頭人,慷慨悲歌豈為身。屈子獨醒天可問,重華久去士常貧。瓶無儲粟陶元亮,馬似乘船賀季真。此味孰能相識察,隕霜碩果有馀春。
塵纓原不耐羈縻,舊隱歸來已負期。適意漫憐孚蠟屐,任真翻笑墨悲絲。端居閒靜聊觀物,飽飯優游只和詩。更是溪山看不厭,披云尋月每忘疲。懶性年來幸脫縻,白頭行樂遂心期。春深綠野雙吟屐,雨后滄江一釣絲。卻老薦添栽藥圃,素餐猶愧伐檀詩。渭陽時有過從興,只恐肩輿仆告疲。
羅浮清夢愜襟期,每到梅花憶故知。燭剪西窗增客思,月明南國詠君詩。艱難蜀道分符晚,寂寞馮唐入署遲。爭說右溪經略手,待平番舶建牙旗。
推篷見飛瀑,噴薄萬花迷。濕霧魚吹浪,輕塵燕啄泥。源頭何處覓,物論有難齊。欲買鏡湖水,言從賀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