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寺得舍弟書
暫入松門拜祖師,
殷勤再讀塔前碑。
回頭忽向尋陽使,
太守如今是惠持。
暫入松門拜祖師,
殷勤再讀塔前碑。
回頭忽向尋陽使,
太守如今是惠持。
我暫時走進松門去拜謁祖師,又認真地讀了讀塔前的石碑。回頭忽然對著來自尋陽的信使說,如今的太守就像那高僧惠持一樣。
松門:指雙峰寺周圍松樹林形成的門徑。
祖師:寺廟所供奉的開山祖師。
殷勤:認真、專注。
尋陽使:來自尋陽的信使。
惠持:東晉高僧,有高潔的品德和修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雙峰寺游覽時,恰逢收到舍弟的書信,看到寺廟的莊嚴,聯想到當時的太守,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佛教盛行,寺廟文化繁榮。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守的品德。其突出特點是借寺廟場景和高僧典故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表達和對人物的贊美之情。
擊筑過燕市,逢君醉濁醪。龍門叨御李,蟲刻愧投桃。歲月虛長鋏,風塵暗大刀。可憐燈影里,相對兩青袍。
烽火被高岡。北顧神傷。交柯如血映扶桑。豎子英雄成一笑,殘霸荒唐。留取陣堂堂。視此南強。朱霞天半絢朝陽。莫遣東風吹便散,寂寞炎方。
山繞樓臺水接天,袈裟同上闇門船。相思一夜梅花落,儻有人來寄短篇。
遙夜肅已靜,朗月照重湖。風窗倚天漢,星嶠臨蓬壺。的的徐亭樹,寥寥霜署烏。微言歡欲奉,清賞未云徂。
平生獨往愿,頗得山林趣。輕陰春漠漠,淡日隨行屨。猶嫌影趁人,特入深深處。
豈厭紛華擾,而從此結廬。峰連樓蘸水,月送塔翻除。改席花疑斗,題詩竹可書。歸來吾羨汝,不嘆食無魚。
昨日山東州,馬耳索御凌風嘶。今日軍市中,不覺已落山之西。山之面背一無異,不待風煙變化神已迷。危關度雪嶺,亂石通荒蹊。林間小草不識風日自太古,我行終日仰羨木杪幽禽啼。但見雨色來,云物颯以凄。忽然長嘯得石頂,痛快如御駿馬蹄。萬里來長風,五色開晴霓。長劍倚天立,皎潔瑩鸊鵜。平地拔起不傾側,物外想有神物提。詩家舊品嵩少同,畫圖省見巫山低。誰令九華名,獨與八桂齊?千態萬狀天不知,敢以兩目窮端倪。騫騰誰避若飛隼,側瞰何屈如怒猊。千年落窮邊,煙草寒萋萋。若非酈亭書生此鄉國,物色誰省曾分題。乾坤至寶會有待,豈有江山如此不著幽人棲。頗聞山中人,云間時聞犬與雞。只疑名山別有靈境在,不許塵世窮攀躋。不是先生南游有成約,徑欲共把白云犁。九疑窺衡湘,禹穴探會稽。玉井爛賞金芙蕖,日觀倒捲青玻璃。風煙回首莫瀟灑,南游準擬相招攜。
金水年來通太液,妝成金屋繞龍池。宮衣濕露生花氣,瑣闥含風入柳姿。玉椀傳頭明素手,紅鱗飲羽掣生絲。病身歷歷燕山道,臥對征鴻有所思。
石池天地花溟濛,芙蓉暖紅旗飐風。錦艚兩帆出云里,玉滟搖溶養龍水。寶坊壁堂山入門,瓊琚雜佩飄輕裙。館娃愁絕行春步,青狐泣冷鴛鴦墓。鐵蛟噴壑風雨來,花宮香送瓊英杯。玉粒松膏粉云椀,小扇桃歌紫牙板。苧蘿煙斷東海西,雙珰椷札近新題。青鳥不來無信使,玉雁銜絲啼十四。真珠字密愁滿箋,為君重賦《花游》篇。
露影庭萱,一枝金綻釵頭鳳。寶花香供。壽席光浮動。懿范閨門,姻族同推重。瓊杯捧。二親安寵。共醉玻璃甕。
捲起黃紬被,何消道放衙。瓦盆常貯酒,雪水旋煎茶。但得詩聯穩,從教竹屋斜。助儂高興處,索笑共梅花。
商山深處一齋居,遠客歸時樂有馀。教子義方開義塾,牙簽重理竹洲書。
韓非老子俱同傳,乞與時人子細看。
遙承北闕絲綸詔,近出南曹法從班。龍劍倚空沖夜斗,豸袍迎日動春山。國儲民業經營際,淮水江流保障間。千里舳艫看利涉,云霄旌旆即須還。
獻策不得意,呼童便束裝。人皆悲失路,我獨喜還鄉。拓落嘲玄草,驅馳愧綠楊。歸尋河朔侶,同擘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