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逐涼二首 一
青苔地上消殘暑,
綠樹陰前逐晚涼。
輕屐單衫薄紗帽,
淺池平岸庳藤床。
簪纓怪我情何薄,
泉石諳君味甚長。
徧問交親為老計,
多言宜靜不宜忙。
青苔地上消殘暑,
綠樹陰前逐晚涼。
輕屐單衫薄紗帽,
淺池平岸庳藤床。
簪纓怪我情何薄,
泉石諳君味甚長。
徧問交親為老計,
多言宜靜不宜忙。
青苔覆蓋的地面上,殘留的暑氣逐漸消散;綠樹的樹蔭下,追逐著傍晚的清涼。腳穿輕便木屐,身著單層衣衫,頭戴薄紗帽;淺池邊,平岸上,坐著低矮的藤床。達官貴人怪我對功名之情何其淡薄,山水泉石卻深知我品味隱逸的樂趣悠長。遍問親朋好友為養老之計,大多說宜求寧靜不宜忙碌。
殘暑:殘留的暑氣。
逐:追逐、尋求。
輕屐(jī):輕便的木底鞋。
庳(bì):低矮。
簪纓:古代官員的冠飾,代指達官貴人。
泉石:山水,代指隱逸生活。
徧(biàn):同“遍”,普遍。
交親:親戚朋友。
此詩約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時期。詩人遠離官場紛爭,居于池畔享受閑適生活,通過描繪夏日納涼的情景,反映其晚年追求寧靜、安適的心境。
全詩以池邊納涼為切入點,通過具體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詩人淡泊功名、親近自然的人生選擇,體現了中唐文人晚年轉向內省、追求閑適的精神傾向。
一綸長伴月娟娟,滿岸蘆花入短舷。薜荔未堪華袞用,此身甘作老林泉。
野塘春水連天碧,化作煙波色。忽聽何處弄鳴箏。又是東風卷入、碧云聲。苕苕直上千霄漢。兒女爭呼喚。從容不傍逆風飛。何事竹竿難上、笑男兒。
鰲極恩難報,龍髯恨莫扳。興平三紀內,壽老九齡間。遜德光千古,仁心亙八寰。數周將必復,盍看版圖還。
岷山渭水慣同游,暫向東亭系客騶。萬里孤鴻又南去,一樽相對灞陵秋。
有興云不亡,謂晝無夜時。達人悟茲理,何用浪自悲。姬周過八百,再傳嬴秦萎。彭殤共一盡,脩短何議為。屋角鴨腳樹,開戶閒觀之。昨者見生葉,丹實今離離。老夫欲不飲,奈何霜鬢催。
浮世拋身外,棲蹤入九華。遺篇補樂府,舊籍隸仙家。池靜龜升樹,庭荒鶴隱花。古來天子命,還少到煙霞。
十年蹤跡滯儒官,高座攤經晝掩關。陶鑄典謨來腕底,馳驅名字滿人間。探珠夜界金繩路,傳草春歸玉筍班。地近南樓聊寄傲,相看不厭敬亭山。清言差許故人過,落落平生柰懶何。我愧劉棻今老大,君如鄒浩本嵯峨。愁來風木支離甚,病后文章感慨多。容得頹唐參末座,未妨常日過陽坡。
筆語杯呼興日濃,臨行翻有話千重。才消幾寸燈花夜,雞報船開寺報鐘。圖山疊水譜煙云,潑墨時描對我君。今日煙云山水闊,畫圖一幅卻中分。
如今無縫古棱層,透石穿云度有生。普納眾緣無住著,狀如一室百千燈。
美酒良辰邂逅同,赤眉城北漢王宮。百年星斗歸天上,萬古旌旗在眼中。草木暗隨秋氣老,河山長為昔人雄。一杯徑醉風云地,莫放銀盤上海東。
尚書清望渺秋天,元氣沈淪照九淵。豈意豐碑猶宿昔,又聞揄狄下寒泉。陳留南墓連西墓,涑水新阡街舊阡。鶴市月涼環佩冷,不堪回首畫堂前。
蕊殿仙姝下界游,偶來稅駕剡溪頭。君看月里橫枝影,盡是蒼龍與翠虬。
月黑荒山道,驅車任意行。遙隨燐火影,但有草蟲聲。木石真吾侶,泥涂嘆此生。何時騎款段,長計遂躬耕。
已入山林深復深,忽逢峻嶺策千尋。探梅添得詩人料,履險猶馀游子心。老樹摩空云滴翠,黃花綴壁石镕金。青春此去東陽近,一路清溪有好音。
昔向馬前奏,今來船上聞。分明關塞月,吹破楚天云。篷畔養飛奴,如檐望卻無。船人莫驚起,留得伴檣烏。止止復飛飛,依篷更拂桅。秋風從爾去,船不到烏衣?;ㄅ贤得呷?,蘆邊慣吠星。寄書多不達,煩爾到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