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坊口懸泉偶題石上
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常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劒立,沁水龍蛇走。
危磴上懸泉,澄灣轉坊口。
虛明見深底,凈綠無纖垢。
仙櫂浪悠揚,塵纓風斗藪。
巖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錦坐纓高低,翠屏張左右。
雖無安石妓,不乏文舉酒。
談笑逐身來,管弦隨事有。
時逢杖錫客,或值垂綸叟。
相與澹忘歸,自辰將及酉。
公門欲返駕,溪路猶回首。
早晚重來游,心期罷官后。
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
常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刀劒立,沁水龍蛇走。
危磴上懸泉,澄灣轉坊口。
虛明見深底,凈綠無纖垢。
仙櫂浪悠揚,塵纓風斗藪。
巖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
錦坐纓高低,翠屏張左右。
雖無安石妓,不乏文舉酒。
談笑逐身來,管弦隨事有。
時逢杖錫客,或值垂綸叟。
相與澹忘歸,自辰將及酉。
公門欲返駕,溪路猶回首。
早晚重來游,心期罷官后。
濟源的山水景色美好,我(老尹)早已知曉很久。平日常聽人說起,今年秋天終于得以親自游覽。孔山如刀劍般矗立,沁水似龍蛇般奔涌。沿著高險的石級登上懸泉,繞過澄碧的水灣來到坊口。泉水清澈能看見深底,純凈碧綠沒有一絲污垢。游船在浪中悠然漂蕩,世俗的束縛被風吹散。山巖寒冷松柏低矮,石上古老莓苔厚實。如錦繡的座位高低錯落,似翠屏的山巒分列左右。雖沒有謝安的歌妓相伴,卻不缺孔融那樣的美酒。談笑之聲隨身而至,管弦之樂隨時可聞。不時遇見持杖的僧人,偶而碰到垂釣的老者。彼此淡然忘歸,從清晨直到傍晚。公務在身不得不返回,行至溪路仍頻頻回首。只盼早晚能重游,心中期待著罷官之后。
老尹:白居易自稱,時為河南尹(河南府行政長官),故稱。
孔山:山名,在今河南濟源西北,因山形陡峭如孔得名。
危磴(dèng):高而險的石級。
仙櫂(zhào):對游船的美稱,櫂同“棹”,船槳,代指船。
塵纓:比喻世俗的束縛,纓原指帽帶。
安石妓:謝安(字安石)有蓄妓的雅好,此處指歌妓。
文舉酒:孔融(字文舉)好客,常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此處代指美酒。
杖錫客:持錫杖的僧人,錫杖為僧人行路用具。
垂綸叟:釣魚的老人,綸指釣線。
自辰將及酉:從辰時(7-9點)到酉時(17-19點),指游覽時間之長。
心期:內心的期待。
此詩約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五年(831年)間,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濟源(今屬河南)屬河南府轄地,詩人公務之余游覽坊口懸泉(今濟源五龍口一帶),為山水之美與游賞之樂所動,即興題詩石上,反映其后期“中隱”思想下的閑適心境。
全詩以“游”為線,描繪濟源山水的奇麗景色與游賞的愉悅場景,既展現自然之美,又體現詩人對世俗束縛的超脫與對閑適生活的向往。語言質樸清新,情景交融,是白居易晚年寫景抒情詩的代表作之一,體現其通俗自然的詩歌風格。
溪聲迤西流,寺橋扼其隘。
分馀落麥田,綺秀渺方罫。
行人越阡陌,春望怡我輩。
皓皓遠梅林,映山青晻曖。
下有漁樵廛,竹樹互襟帶。
炊煙化山云,云起半明晦。
花原色不同,輞口境如在。
悵矣懷閑居,悠悠悟天繪。
鏡悲鸞獨舞,
射感雉雙飛。
早認色空是,
晚知婚宦非。
筍充庖,日百尾。
千角鹿,九首虺。
心生竅,渾沌死。
搜中林,撅稚子。
腹便便,老饕耳。
吾家碧樹忽先摧,已去誰能賦七哀。
石槨正逢王果墮,玉棺獨召子喬來。
山巔鶴去那容挽,床上琴亡更不開。
想到靈芝夢游處,更無長樂曉鐘催。
茅檐不動晚風微,
獨對爐煙枕半攲。
惟有多情沙上月,
依然青瑣照人時。
誰開千尺峽,斷處若相連。
豈有丹梯接,惟憑鐵綆懸。
猿攀巖倒上,鼠伏穴傍穿。
自度車箱谷,飛升傲列仙。
霓裳舞罷按梁州,日日笙歌醉玉樓。一去邯鄲今十載,書來又報錦城游。
銀箏玉腕競風流,俠客春游處處樓。蕩子不來天又暮,合昏花暗使人愁。
不忍離君忍送君,歸心我亦逐飛云。
燕歌慷慨千觴勸,鴻影東西一霎分。
等是窮途傷阮籍,更誰直諫重劉蕡。
生涯潦倒知何極,只合從今筆硯焚。
風雨四山來,山外開曙色。潮聲吼如雷,海上猶深黑。
雨止風怒號,風鳴雨淅淅。開門望曙光,巨燈懸竿側。
電氣逼人青,林煙散天碧。我為候船來,望之心怵惕!
賴有賢主人,珍重慰羈□。遠客夜不眠,毫光明滿室。
宗愨萬里風,宗炳五岳屐。□去指顧間,雖老心未息。
投筆潮雞啼,海山忽四白。
三歲識四聲,七歲能文章。十三冠童軍,英聲震文場。平生性沉郁,雅不樂襮彰。宅躬已高潔,治事尤精詳。
奮起佐義師,大節何慨慷。先憂后樂志未遂,眼看海化田栽桑。眇眇一秀才,詔令僑海陽。蘆中之人信窮士,國仇家憤何能忘?
吃簫不為吳市乞,卜鄰石戶同農忙。山中千樹桐,澤中千足羊。無聊聊讀貨殖傳,更用陶朱公策施之商。
人生患難思骨肉,況乃兄弟非尋常。少為失母雛,出入相扶將。以父為之師,讀書同一堂。
雙峰之山何峨峨!大甲之水何湯湯!瑞蓮王子池、古柏大部莊,何須風雨夕,始復思聯床。
此情此境曾幾日,君年且壯予且強。渡江忠義人,俗口誚曰傖。方同籌劃宇宙分內事,將飛斂翼聊徜徉。
三豕渡河歲云暮,送君韓江江上風帆張。誰知此別遂永訣?至今每過淚灑江亭旁。
春風吹客忽出海,豈復再覓扶馀王?臨行不得一握手,心有萬緒誰度量。
三書海外竟絕筆,語語真摯尤心傷。憂患焚和抑何亟?滿腔熱血冰難涼。
丈夫死牖下,恨不為國殤。是時乾坤正翻覆,目不忍視能無盲?
飄然撒手不姑待,南溟有客方歸航。聞喪復聞亂,百感增茫茫。
誰為賦大招?返魂終無香。魂來夜黑曉得耗,信知夢寐非荒唐。
登墳一哭千古慟,空山轉眼今幾霜。渡臺船針指辰巽,山中墳向如其方。
化為黃鵠有羽翼,東南飛定還吾鄉。黃鵠能言反乎復,天荒地老此恨終須償。
安能浪信人言已成佛,幻視世界無興亡。佛言我相即非相,此圖何乃神飏飏!
每見此圖在,不信其人亡。其才未展肆,其貌非老蒼。豐其智慧嗇其壽,生才何意吾直疑彼蒼。
神龜不可呼,安得叩九閶。吾家世忠孝,卜者言將昌。不于其身于其子,丹山已見雙鳳皇。
益之一鳳雛,三鳳方翱翔。視此圖中人,前輝而后光。題圖者誰?為乃兄義師故帥虞曹郎。
擊楫寒山月,高歌旅興增。
黃云連紫水,漁火伴螢燈。
曙色明沙迥,煙圖入畫層。
東南催去旆,子至曉霞蒸。
桃紅柳綠送春歸,雨細風微晝掩扉。睡起一杯千沸水,神深智淺世情違。
雨過牡丹姿未減,半酣妃子倚春風。沉香亭北皇家事,替得山中十日窮。
日永山深只自知,黃鶯啼早燕歸遲。半床薄絮閒伸足,不羨人間暖席時。
爐煙撥盡,蓮漏催沈,漏聲點滴房櫳。前歡已渺,思來萬種情慵。風弄輕云易散,嘆流年、太覺悤悤。無聊極,恨天光黯澹,日影重封。
又到殘紅零落,聽杜鵑啼血,雨灑庭空。繡閣蕭條,知心有幾能同。猶記髫齡師弟,恨迢遙、泉路難通。悲往事,鎮思量,幽悶萬重。
幽然渾跡塵寰里。碌碌毫無味。云飛電杳各西東。珍重遺章獨對碧窗中。
眉端愁結千行柳。日覺容顏瘦。柔腸顛倒夢魂遮。只恨寥寥心緒在天涯。
社日西風吹角巾,
一尊彊醉汝江濱。
杏梁燕子還堪恨,
歸去匆匆不報人。
老禪伏虎處,遺跡在澗西。
巖翠多冷光,竹禽無驚啼。
僧樓滿落葉,幽思窮扳躋。
穿林日墮規,泉咽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