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詩二十三首 和自勸二首 一
稀稀疎疎遶籬竹,窄窄狹狹向陽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爐麩炭火,夜深一醆紗籠燭。
不知有益及民無,二十年來食官祿。
就暖移盤簷下食,防寒擁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萬,豈徒遣爾身溫足。
勤操丹筆念黃沙,莫使饑寒囚滯獄。
稀稀疎疎遶籬竹,窄窄狹狹向陽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爐麩炭火,夜深一醆紗籠燭。
不知有益及民無,二十年來食官祿。
就暖移盤簷下食,防寒擁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萬,豈徒遣爾身溫足。
勤操丹筆念黃沙,莫使饑寒囚滯獄。
稀疏的竹子環繞著籬笆,狹窄的房屋朝著陽光。屋中有個曬背的老人,身體像土木一樣靜止不動。傍晚時分半爐麥麩燒的炭火,深夜一盞紗籠中的燭燈。不知道是否對百姓有幫助,二十年來一直享用著官俸。為了取暖端著盤子在屋檐下吃飯,為了御寒裹著被子在帳中睡覺。身為秋官每月俸祿有八九萬,難道只是讓你身體溫暖滿足?要勤用朱筆處理案件,心里想著邊疆的百姓,不要讓饑寒的囚犯滯留獄中。
曝背:曬背取暖。
委置形骸:身體放松,如同放置的土木般靜止。
麩炭:用麥麩與炭混合制成的燃料,較為廉價。
醆(zhǎn):同“盞”,此處指燈盞。
秋官:唐代刑部的別稱,詩人此時或任刑部相關官職。
丹筆:古代官員用朱筆記錄或批改文書,此處指處理案件。
黃沙:代指邊疆或貧困之地,亦可能指囚犯的苦境。
滯獄:拖延未決的案件,此處指囚犯因案件拖延受凍挨餓。
此詩為白居易與好友元稹《自勸》詩的和作之一,約作于中唐時期。白居易一生關注民生,此時或任刑部官職(秋官),面對官俸優渥的現狀,反思自身是否盡職,故通過詩中自畫像式的描寫,表達對官員職責的思考,亦是對自我的警示。
詩中通過描寫個人簡樸的生活狀態,引出對官俸意義的追問,最終落腳于“勤操丹筆”“莫使饑寒囚滯獄”的責任擔當,體現了白居易“達則兼濟天下”的士人情懷。語言通俗自然,情感真摯,是其“歌詩合為事而作”創作理念的體現。
目下園亭秋氣陰,故人相見暫開襟。買田陽羨蘇公計,客舍并州賈島心。老至尚夸詩力健,病回猶怯酒杯深。歸來謾作鐙前話,卻喜妻兒是賞音。
白水青林蕩晚晴,野禽樹底向人鳴。乘風十幅蒲帆飽,快試淮南第一程。
瓊葩玉蕊點疏枝,吟得劉叉五字詩。謾道階前深似尺,程門獨立有楊時。
碧云雙引樹重重,除卻丹經戶牖空。一徑綠陰三月雨,數聲啼鳥百花風。年深不記栽桃客,夜靜長留賣藥翁。幾度到來渾不語,獨依秋色數歸鴻。
邵南今隱士,園北有幽居。出市或賣藥,閉門惟讀書。白云媚修竹,嘉木蔭清渠。見說新成賦,題名后遂初。
荒馀只怪不愁聲,好語煩君細細聽。秧早不由田父懶,蠶遲端待柘陰成。
星毬朱柿雜硫黃,磊落千林帶海旁?;瘕R外包團絳色,水精中結瑩寒漿。每嫌天寶供妃子,豈謂元豐獻帝王。今代御筵唯玉食,不因微物擾炎方。
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槿籬竹屋江村路,時見宜城賣酒家。
金精之山何岧峣,夜深明月涼蕭蕭。中有可人好絲竹,抱明月兮吹洞簫。簫聲嗚嗚響空碧,潛蛟起舞山魈泣。含宮嚼羽妙入神,月落參橫朔風急。曲中卻憶秦樓女,秦樓縹緲知何許。鳴鳳雙飛竟不還,至今遺事傳千古。君留吳中猶未發,我亦知君調殊絕。明朝卻賦歸去來,吹簫還弄金精月。
皮囊薄如墮地葉,錢囊癟更下軀百;前者無之不能生,后無雖生亦死色。我重斯生貴昏悶,世人見錢目如裂。比來云溪六載苦,坐養心齋晝掩戶;皆疑金多莫敢顯,豈知唯一人如土。卻喜軀囊兩輕塵,偶出自謂當羽舉;敝服敗履撫腹都,不意十遇九債主。我眉低垂奪髭位,彼目上瞠入發首。氣慨山壓落吾肩,語詞鐵擊塞吾口。逡巡道側不能逃,忽忽如龜轉甕釜。歸來自覺貧亦福,茍不如此誰與語。
晝日苦卒卒,忽焉不加思。長夜漫不眠,起復日所為。所為浩多愧,不與初心期。虛云圣賢學,實從世俗歸。雖恥猶奈何,長歌涕垂頤。擾擾從俗為,日與所學戾。茫茫坐三復,心面自相愧。守道惡從人,取俗患高世。誰令二者異,不得一吾致。
落盡春花無覓處,雪花今夜紛紛。紅燈掩映謐如茵。一簾幽夢影,數齒碎鞮痕。曲巷寒街誰欲問,隨他半掩朱門。洞房深處暖如薰。猶嫌清酒冷,呼取美人溫。
曲曲闌干面面風,危樓半墮水晶宮。清香何處濃薰酒,一色芙蓉十里紅。
仙子悟長生,鍊元積真道。一氣含太虛,寶鼎手能造。衣裳翳白云,雞犬嗚丹灶。玉帝校尺籍,紫書方命召。韓眾攜竹冠,盧敖奉金誥。濟世有丹砂,沖舉何足好。
一拳鰲屃劈蒼波,噴雪連云萬象羅。珠浦月明疑露蚌,蜃樓煙斷出香螺。龍拖春雨濤還捲,鯤化秋風浪更多。多少狂瀾維砥柱,倒浮天駟控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