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老三首 二
我有一握發,梳理何稠直。昔似玄云光,今如素絲色。
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
鵶頭與鶴頸,至老常如墨。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
我有一握發,梳理何稠直。昔似玄云光,今如素絲色。
匣中有舊鏡,欲照先嘆息。自從頭白來,不欲明磨拭。
鵶頭與鶴頸,至老常如墨。獨有人鬢毛,不得終身黑。
我有一把頭發,梳理起來是多么稠密順直。過去像烏云般烏黑發亮,如今卻像白絲一樣蒼白。匣子里有一面舊鏡子,想要照之前先嘆息。自從頭發變白以來,我就不愿再把鏡子擦得明亮。烏鴉的頭和仙鶴的頸,到老都像墨一樣黑。唯獨人的鬢發,不能終身保持烏黑。
握發:一把頭發,形容頭發的量。
玄云:烏云,此處比喻黑發的烏亮。
素絲:白色的絲,比喻白發。
鵶(yā):同“鴉”,烏鴉。
至老:直到年老。
此詩為白居易晚年《嘆老三首》組詩之一,約作于其60歲后。此時詩人經歷仕途起伏,身體漸衰,常通過日常細節感慨生命規律,詩中對白發的嘆息正是其晚年對衰老的真實心境寫照。
詩以“頭發變白”為切入點,通過今昔對比與物人對照,樸素直白地展現衰老的不可抗拒,語言平易卻情感真摯,是白居易晚年嘆老主題的典型之作。
如此才名古不如,
卅年躑躅困鹽車。
可堪秋雨秋風后,
黃葉空山自著書。
春夢窄。如虎東風連夕。踠地楊絲無氣力。調簧鶯語澀。
河滿聲中故國。不忍聽伊消息。飄送落英流水急。武陵仙路隔。
頻年宮殿火為災,
萬里孤臣首重回。
罪己有言勞圣主,
格天何日悟輪臺。
誰開榷府宏羊網,
正憶和羹傅說梅。
憂國杞人空有淚,
東南民力可勝哀。
相約明朝好進香,
翻新花樣到衣裳。
低梳兩鬢花雙插,
要斗時新上海妝。
三玄三要,五位君臣。
說偏說正,分主分賓。
未免重添眼里塵。
盡情劃斷,空闊無垠。
孤鴻杳杳知何處,門外蕭蕭落葉頻。
綽約花枝露蘸秋,
芙蓉乍斂卻含羞。
照來影畫三分肖,
不數盧家有莫愁。
一頂玄冠重泰山,十年生命系刀環。友朋冰炭無相契,親戚參商莫往還。乍聽金雞頒赦詔,頓教籠鳥轉歡顏。墜巾春雨渾閑事,此后心房不用關。
曾著南冠類楚囚,親朋相見總含羞。未能仙去同雞犬,一任人呼作馬牛。已分桑榆淪餓殍,敢將詩酒傲王侯。春風欲識桃花面,爭奈桃花笑白頭。
庭下竹青青,
盆荷水面平。
誰言無遠趣,
自覺有馀清。
影倒假山翠,
波光朝日明。
漣漪尤綠凈,
涼吹夜來生。
除夜春牛吼,
開正虜騎多。
有謀思卻敵,
休問命如何。
山客地爐里,
然薪如陽輝。
松膏作?瀡,
杉子為珠璣。
響誤擊刺鬧,
燄疑彗孛飛。
傍邊煖白酒,
不覺瀑冰垂。
南縣燒畬早,
西溪落漲初。
吳舫出嬌娥,輕衫蹙繡羅。踏花田、冷透雙靴。任是錦帆催去急,留客意,有回波。
時擬聽清歌,維摩奈病何。不如人、千種蹉跎。飲到旗亭剛吐氣,腸斷句,柳家多。
不必翻金匱,何須校石渠。
科條唐代典,刀尺漢人書。
后世應知我,時人莫起予。
祈天無厚望,更予十齡馀。
入門才見萬瑯玕,便覺玲瓏日影寒。
峰勢近環檐外立,湖光更好竹中看。
煙霞古淡僧容瘦,風露清高鶴夢殘。
已占兩亭涼坐足,再須登閣倚欄干。
三垂岡上酒頻釃
鐘虡還瞻舊羽儀
一掃橫尸三十里
軍中怕殺李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