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秋稅畢題郡南亭
高城直下視,蠢蠢見巴蠻。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語言。
且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豈伊循良化,賴此豐登年。
案牘既簡少,池館亦清閑。秋雨檐果落,夕鐘林鳥還。
南亭日瀟灑,偃臥恣疎頑。
高城直下視,蠢蠢見巴蠻。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語言。
且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豈伊循良化,賴此豐登年。
案牘既簡少,池館亦清閑。秋雨檐果落,夕鐘林鳥還。
南亭日瀟灑,偃臥恣疎頑。
從高城向下俯瞰,可見巴地百姓忙碌的身影。這里難以施行教化,因為語言尚且不通。慶幸秋稅征收完畢,喜聞民間安寧。這并非我的治理有方,全賴今年豐收年景。公文已然減少,池館也顯清閑。秋雨打落檐邊果實,晚鐘響起林鳥歸還。南亭每日瀟灑,仰臥其中任我疏懶。
巴蠻:巴地的百姓,古代對巴地少數民族的稱呼。
賦斂:賦稅征收。
閭井:指民間,百姓聚居的地方。
循良化:指良好的治理與教化。
案牘:官府的文書、公文。
偃臥:仰臥,躺臥。
疎頑:疏懶頑劣,此處為自謙之詞。
此詩當為作者任地方官員時所作。秋季征收賦稅完畢,見民間安寧,聯想到此前因語言不通難以施政的困境,又因豐收年景得以緩解,故于郡南亭寫下此詩,記錄稅畢后的感慨與閑適。
詩中既反映了唐代地方治理中因文化差異(語言不通)導致的施政困難,也展現了豐收年景下賦稅完成、百姓安寧的積極局面,同時流露出詩人暫時卸去公務的輕松。語言平實,情感真摯,是唐代地方官員紀實抒情的典型作品。
圣朝制舉萃高門,文采風流日益新。功德在民尤表表,子孫宜爾又詵詵。策名當學富彥國,避世休同梅子真。響答詩筒逼皇祖,讜言驚世更何人。
露下天高秋氣清,北書不到雁無情。且將款曲終今夕,遮莫鄰雞下五更。尊香輕泛數枝菊,豈獨春風一一回。自憐寒律窮途客,不恨飄零卻恨開。
浮家歲月度徐徐,帆落午風水氣舒。一個漁翁花下睡,鷺鷥偷得綱邊魚。
碧樹濛濛雨氣含,亂山重疊大江南。短橋何處人家近,多是當年海岳庵。
自折長條綰別離,西風瑟瑟雨如絲。永豐坊里千條綠,不及河橋贈一枝。
昨游梅嶺畔,翹望嶺南云。恰屬梅黃日,何由攀贈君。
鳴雁將北歸,徘徊舊棲處。江湖春水多,欲去仍回顧。稻粱豈余謀,矰繳非所慮。猶為氣機使,暄冷逐來去。寥寥天宇寬,彼此同一寓。風萍無定蹤,易散聊為聚。君看網中魚,在疚猶相煦。
殘月曉猶在,微茫水氣涼。潮來風滿棹,送客過錢塘。
雪羽飛來雪意濃,國香狼藉暝煙叢。倩誰與剪吳淞水,愛爾能吟柳絮風。翠袖佳人玉跳脫,平頭奴子錦薰籠。劍南畫手看前輩,著粉施朱或未工。
迥野行梧竹,從天降鳳凰。世誰三昧手,客有四明狂。后學還蓍蔡,中朝自紀綱。海峰重系戀,春色又歸航。
問道春來相識否,嶺頭昨夜開花。水村煙塢寄生涯。月寒疏影淡,整整復斜斜。素面玉妃嫌粉污,晨妝洗盡鉛華。香肌應只飯胡麻。年年如許瘦,知是阿誰家。
鴝鵒入樹腹,雎鳩亂關關。妖氛扇幽邃,幻惑成至歡。漫漫恣宵旰,終永期無患。凄雨苦何其,余花慘無顏。風俗陡衰毀,教化委荊菅。君子致遠慮,隱憂增愾嘆。
聚書三十冬,插架三萬軸。開卷時忻然,三公豈吾欲。
玉潤珠圓一曲新,繞梁爭說許飛瓊。當筵不合歌黃竹,覆盞分明忤圣心。云黯黯,霧沉沉,仙家消息總難憑。偶然聽得青禽語,已貶塵寰歷劫身。
象賢超世冑,服禮并文儒。共羨昂霄鶴,翻悲過隙駒。藏舟人事盡,賜履帝恩孤。太息張公子,衰榮遂爾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