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 江樓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
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
正當池畔望君時。
今朝共語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詩。
嘉陵江曲曲江池,
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
兩地陰晴遠不知。
誰料江邊懷我夜,
正當池畔望君時。
今朝共語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詩。
嘉陵江彎彎的岸邊與曲江池畔,明月雖相同,人卻分隔兩地。整夜的時光里我們都在暗中思念對方,兩地的陰晴變化卻因相距遙遠而無從知曉。誰能料到我在江邊思念你的夜晚,正好是你在池畔眺望我的時刻。今日共同訴說才一起后悔,當初不懂得如此深情該先寄詩互訴衷腸。
元九:指元稹,排行第九,白居易好友。
嘉陵江曲:嘉陵江彎曲的岸邊,元稹出使東川時途經此地。
曲江池:唐代長安著名游覽勝地,白居易此時在長安。
潛相憶:暗中互相思念。
陰晴:既指天氣,亦暗喻兩人各自的心境。
共語:共同傾訴、交談。
不解:此處意為‘不懂得’,含自責之意。
此詩為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酬和元稹《東川路詩十二首》而作。時元稹出使東川(今四川東部),白居易留居長安,二人雖相隔千里仍以詩寄情,此詩即通過共望明月的細節,記錄兩人異地思念的心靈呼應。
全詩以‘明月’為線索,串聯兩地場景,既寫空間分隔之痛,又寫心靈相通之暖,末句‘同悔’更添平凡生活的真實感,是白氏‘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典型體現,展現中唐文人以詩傳情的深厚情誼。
淡淡疏疏不惹塵。暗香一點靜中聞。人間怪有晴時雪,天上偷回臘里春。 疑淺笑,又輕顰。雖然無語意相親。老來尚可花邊飲,惆悵相攜失玉人。
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橋邊寺,攲枕猶聞半夜鐘。
緗桃花樹下,記羅襪、昔經行。至今日重來,人惟獨自,花亦凋零。青鳥杳無信息,遍人間、何處覓云軿。紅錦織殘舊字,玉簫吹斷余聲。 銷凝。衣故幾時更。又誰復卿卿。念鏡里琴中,離鸞有恨,別鵠無情。齊眉處同笑語,但有時、夢見似平生。愁對嬋娟三五,素光暫缺還盈。
三年瘴海臥炎霄,夢隔青風一水遙。 萬里歸來悲故物,銅駝埋沒草齊腰。
翠木蒼藤一兩家,門依古柳抱溪斜。 古城流水參差是,不見玄都舊日花。
江月冷如水,江水碧於空。晚來一霎過雨,為我洗秋容。悄悄四山人靜,凜凜三更露下,天闊叫孤鴻。喚醒蓬窗夢,身在水晶宮。 揖湘妃,招月娣,御清風。素琴韻遠。不覺醉眼杏花紅。禹穴騎鯨仙去,東海釣鰲人遠,此意與誰同。倚柁一長嘯,出壑舞魚龍。
王業根本在豳岐,郡國千萬分柯枝。 使君駟馬列一馬馳三臺瑞應天為之。視吏輿臺民如子, 不煩頤指而氣使。鈴齋宴坐揚仁風, 披拂東湖花十里。六月為霖報政成, 山光水容翰暮新。春王淘珠登早穡, 比鄰果是華胥國。采蓮游艇獻駢芳, 蜀客作歌紀其祥。轉而上聞君相喜, 儜待來歸政事堂。
流落今如許。我亦三生杜牧,為秋娘著句。先自多愁多感慨,更值江南春暮。君看取、落花飛絮。也有吹來穿繡幌,有因風、飄墜隨塵土。人世事,總無據。 佳人命薄君休訴。若說與、英雄心事,一生更苦。且盡樽前今日意,休記綠窗眉嫵。但春到、兒家庭戶。幽恨一簾煙月曉,恐明年、雁亦無尋處。渾欲倩,鶯留住。
手染橙薌,杯搖燭影,夜闌人意醺酣。故人惜別,卻酒更清談。只合相從老矣,知何事、還著征衫。流年晚,長途匹馬,奔走亦何堪。 江潭。搖落后,云噓絕壁,雪舞空巖。念行人歸鬢,今已毿毿。往事真成夢里,十年恨、江北江南。休凝佇,霜風卷地,寒日又西銜。
夕陽低戶水當樓。風煙慘淡秋。亂云飛盡碧山留。寒沙臥海鷗。渾似畫,只供愁。相看空淚流。故人如欲問安不。病來今白頭。
欄干十二繞層樓。珠簾卷素秋。當年尊酒屢遲留。識公惟白鷗。 才得趣,又成愁。情鐘我輩流。買山同隱肯來不。遙憐笑點頭。
狂濫生涯今幾許。敕賜湖天,萬頃煙波主。約我小舟同老去。要前一葉風掀舞。 邂逅同尋溪上路。淡墨題詩,正在云深處。別后作書頻寄語。無忘林下蕭蕭雨。
碧梧轉影,正露冷天高,涼生襟袖。此夕清輝,誰信道、夜色居然如畫。玉斧重修,寶奩初啟,萬里寒光透。將軍高會,翠鬟爭勸尊酒。 遙想地近仙丘,碧山高處,引手攀星斗。醉囑姮娥,惟但愿、月與佳人長久。羅覆銀鞍,雨拋金甲,贏得詩千首。掀髯一笑,此懷人解知否。
圖存主客半虛妝,空使騷人哀眾芳。惟喜晚來名友在,開心解語助詩腸。
春宵爭喜照紅妝,誰解三秋亦信芳。吟賞名花須冷眼,俗情空有熱中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