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望伊川
遠村寒食后,細雨度川來。
芳草連溪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幾處回。
遠村寒食后,細雨度川來。
芳草連溪合,梨花映墅開。
槿籬懸落照,松徑長新苔。
向夕亭皋望,游禽幾處回。
寒食節過后的遠方村落,細雨越過山川飄來。芳草沿著溪流連綿不斷,梨花在村墅旁競相開放。槿樹編成的籬笆在夕陽映照下,松樹林中的小徑長出了新苔。傍晚時分在水邊高地眺望,幾只飛鳥從遠處飛了回來。
寒食: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有禁火、吃冷食的習俗。
度:越過。
合:連接、連綿。
槿籬:用槿樹編成的籬笆。
落照:夕陽。
亭皋:水邊的高地。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寒食節后的暮春時節,身處平泉,看到眼前鄉村的美好景色,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以表達對平泉景色的喜愛和自身閑適的心境。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鄉村的景色,主旨是展現自然之美。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出色的描繪能力。
薄宦驅我西,遠別不容惜。方愁后會遠,未暇憂歲夕。強歡雖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念為兒童歲,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府卒來驅儺,矍鑠驚遠客。愁來豈有魔,煩汝為攘磔。寒梅與凍杏,嫩萼初似麥。攀條為惆悵,玉蕊何時折。不憂春艷晚,行見棄夏覈。人生行樂耳,安用聲名籍。胡為獨多感,不見膏自炙。詩來苦相寬,子意遠可射。依依見其面,疑子在咫尺。兄今雖小官,幸忝佐方伯。北池近所鑿,中有汧水碧。臨池飲美酒,尚可消永日。但恐詩力弱,斗健未免馘。詩成十日到,誰謂千里隔。一月寄一篇,憂愁何足擲。
幽人只隔一峰云,幾度相思叫不聞。日暮小溪三四曲,薔薇如雪落紛紛。
山阿久寂寞,堂虛歲亦陳。自君此安處,煥焉復崇新。令德賁泉石,流風播松筠。列巖易常態,諸澗浣來塵。猿鳥若釋愧,云霞如返淳。乃知景與物,所據實在人。棲隱雅足稱,況彼有良鄰。念余本同趣,琴酌恒許親。盻茲信清晏,題名諒為真。謬書忽見取,來章誠可珍。何以報淑貺,篤好行載申。
天高高不窮,地厚厚無極。動物在其中,憑茲造化力。爭頭覓飽暖,作計相啖食。因果都未詳,盲兒問乳色。
豳郊寒重勒春遲,消息如今尚未知。只是垂楊最先得,每朝來覓向東枝。
年少詞華舊有聲,高標應比玉壺清。一春草向池中夢,五色花從筆里生。座滿煙霞揮麈尾,匣騰風雨泣龍精。青云自是君家業,傲世休耽白社名。
湖上無多地,分明見秀峰。晚煙含紫翠,春雨長蒙茸。九華應爭秀,五侯欲并雄。他年問何有,百尺看高松。
海上安期子,飄然與世違。三丘來采藥,萬里躡云歸。山鬼窺丹灶,鮫人識羽衣。相從渺何許,秋月見馀輝。
塵軟飛紅,衣單涴素,慢向京洛看花。朱衣象笏,風馬駕云車。溫樹蔥蘢日茂,無言處,捧出黃麻。羔羊詠,委蛇退食,橐橐鄭公靴。周遮。搜采遍,徠山松干,湘浦蘭芽。奈赤鱗爭楦,丹楓羞笯。知否輪袍一曲,賞音遇、仍惜琵琶。更誰道,有人憔悴,冠蓋滿京華。
一檄風馳萬有降,天兵開國古無雙。寄聲璧月瓊枝客,鐵鎖休誇一葦江。
夢隔梨云逗曉天,苔枝浮翠逗春寒。不嫌玉質籠輕素,留與詩人冷澹看。
只有閒情搜景物,不將客鬢惜流光。京華才子多文會,眾許清詞每擅場。
山帔蒙霜頂,跏趺巖石中。夜寒虎痾癢,林靜月升空。
養雛自恨羽翼短,翼長飛去豈思返。老烏目斷東南枝,白日青天一何遠。尾禿唇焦徒自啼,啼殺老烏雛詎知。愿雛養雛還勝雛,慎勿齷齪如老烏。
丁香折得宮園馥,苓草移來楚澤春。青愛萬年松色好,君恩又見一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