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南郊禮畢詩
磬筦歌大呂,冕裘旅天神。
燒蕭辟閶闔,祈谷為蒸人。
羽旗灑輕雪,麥隴含陽春。
昌運歲今會,王猷從此新。
三臣皆就日,萬國望如云。
仁壽信非遠,群生方在鈞。
磬筦歌大呂,冕裘旅天神。
燒蕭辟閶闔,祈谷為蒸人。
羽旗灑輕雪,麥隴含陽春。
昌運歲今會,王猷從此新。
三臣皆就日,萬國望如云。
仁壽信非遠,群生方在鈞。
磬管吹奏著《大呂》樂章,皇帝穿著冕服、裘衣祭祀天神。焚燒蕭草打開天門,為百姓祈求五谷豐登。羽旗上灑落著輕輕的雪花,麥田里蘊含著陽春的氣息。昌盛的國運在今年交匯,王朝的謀略從此煥然一新。三位大臣都沐浴著圣恩,萬國來朝像云一樣聚集。仁愛長壽確實不遠了,眾生都在朝廷的關懷之中。
磬筦:指樂器。磬,古代打擊樂器;筦,同“管”,管樂器。
大呂:古樂十二律中的一律。
冕裘:冕服和裘衣,是帝王的禮服。
旅:祭名,祭祀。
燒蕭:焚燒蕭草,古代祭祀儀式。
閶闔:傳說中的天門。
蒸人:眾人,百姓。
昌運:昌盛的國運。
王猷:王朝的謀略。
三臣:泛指大臣。
就日:比喻親附帝王。
仁壽:仁愛長壽。
鈞:制陶器所用的轉輪,比喻國家政權。
此詩為奉和皇帝南郊祭祀禮畢后所制之詩。古代皇帝常在南郊舉行祭天祈谷等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詩人在這樣的場合應和皇帝詩作,表達對皇家祭祀活動的歌頌和對國家美好前景的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皇帝祭祀活動及期盼國運昌隆、百姓安康。作為奉和應制詩,體現當時宮廷文學風格,在展現皇家祭祀文化方面有一定價值。
山深五月囀黃鸝,秋到惟聞烏夜啼。欲寄相思無便使,空吟短句付詩奚。
一日痕消一日濃,鳳城西合錦城東。朝辭夕返忒匆匆。長至緣慳傾蟻綠,新橙誼重帶霜紅。雞聲先試早春逢。
頻年喪我幾堪隱,到處逢人爭任爭。疣贅勿嫌能侈性,支離番笑足全生。野蔬入口勝甘脆,病骨先時卜雨晴。苦訝道人長好懶,如今懶病果相成。
十載長安祇浪游,揚帆東蹴海天流。含毫秋斗思光賦,萬壑魚龍起暮愁。
文章太守早休牙,五馬傳呼處士家。好客新分朱露酒,題詩近在白云窩。山中子落千年桂,海上人歸八月槎。水月樓頭橫玉笛,誤猜萼綠是韶華。
鎮州出大蘿卜頭,師資道合有來由。觀音寺里有彌勒,東院西邊有趙州。
乳狗銜雉尾,驄馬系絲韁。舐筆不敢下,眾史空彷徨。匠人出新意,一寸金針芒。絨縷錯彩色,毛骨浮神光。閨中癡女兒,七夕施新妝。年年拜牛女,乞巧羅酒漿。自從見此圖,不刺雙鴛鴦。
結伴高僧攜杖藜,東巖共步叩禪棲。風塵不到心俱寂,云氣猶封洞易迷。卓錫水清穿石出,留衣亭古記梁題。登臨竟日云關別,一笑何殊昔虎溪。
長淮橫潰禍非輕,坐見中流砥柱傾。太守九江先效死,諸公四海尚偷生。風云意氣慚豪杰,雨露恩榮負圣明。一望神州一搔首,天南天北若為情。
相逢常為興匆匆,擬賦新詩句未工。歲月一身渾是客,江湖兩鬢欲成翁。消愁春蟻浮杯綠,送喜秋花上燭紅。明日溪南又分袂,馬頭黃葉亂西風。
百年心不料,一卷日相知。乘興偏難改,憂家是強為。縣城寒寂寞,峰樹遠參差。自笑無謀者,秪應道在斯。
萬峰高翥正群群,朝沐青天夜擁云。飲罷問君何所見,此心不與世同焚。
客夜牛衣薄,王春鳳歷新。東南蛙角地,多少馬蹄塵。鼙鼓依然急,壺觴莫厭頻。君看塞翁馬,得失豈由人。
山郭陰沈雪片稠,凍云重疊傍城樓。風回亂木飛花合,夜靜寒窗素月流。北望自誰旋氣軸,南遷今始問冬裘。欲留蟻酒臨春賞,正恐鶉衣徹夜愁。
高昌舊治月氏西,城郭蕭條市肆稀。遺跡尚存唐制度,居人爭睹漢宮儀。梵宮零落留金像,神道荒涼臥石碑。征馬不知風土異,隔花猶自向人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