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 六
因凍死得食,殺風仍不休。
以兵為仁義,仁義生刀頭。
刀頭仁義腥,君子不可求。
波瀾抽劒冰,相劈如仇讐。
尖雪入魚心,魚心明愀愀。
怳如罔兩說,似訴割切由。
誰使異方氣,入此中土流。
翦盡一月春,閉為百谷幽。
仰懷新霽光,下照疑憂愁。
因凍死得食,殺風仍不休。
以兵為仁義,仁義生刀頭。
刀頭仁義腥,君子不可求。
波瀾抽劒冰,相劈如仇讐。
尖雪入魚心,魚心明愀愀。
怳如罔兩說,似訴割切由。
誰使異方氣,入此中土流。
翦盡一月春,閉為百谷幽。
仰懷新霽光,下照疑憂愁。
有人因凍餓而死,旁人卻借此獲利,狂風依舊肆虐不停。有人打著仁義的旗號用兵,所謂仁義卻從刀頭生出。刀頭上的仁義充滿血腥,君子難以追求到這樣的仁義。在冰面上拔劍劈斬波瀾,冰與劍相互劈砍如仇敵一般。尖銳的雪刺入魚的心臟,魚心明白而凄楚。恍惚間好像聽到鬼怪訴說,似在傾訴被割切的緣由。是誰讓這異域的邪氣,流入中原大地。它剪盡了一月的春光,讓百谷陷入幽閉。抬頭懷想新晴的陽光,它灑下卻讓人疑有憂愁。
殺風:狂風。
罔兩:古代傳說中的精怪。
異方氣:指來自異域的邪氣。
新霽光:新晴的陽光。
李賀生活在中唐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藩鎮割據,戰亂頻繁。這首詩可能創作于他對社會現實深感不滿之時,借自然的寒冷和殘酷景象來影射社會的黑暗。
此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上打著仁義旗號行不義之事的現象,反映百姓苦難。其特點是意象獨特、意境冷峻,在李賀詩作中體現了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
孔方隨處可稱神,萬點輕圓艷且勻。天地為爐聞自古,春王行令鑄來新。時依落月堆閑砌,每借狂風送近鄰。卻為上林輸不入,眼前都作四知人。
偶踏長春堤,涼風吹解帶。班荊數過帆,沙鳥飛云外。
花經人意晚,醉色洽秋霜。久不同僧話,安知制象狂。六經皆注腳,一品自名香。老我澄湖得,天清上畫航。
擊案同君水一杯,愛君住劫貫風雷。分明一紙悲秋賦,只當長歌讀幾回。
匹馬沖煙落,荒階漸月移。正多桑梓意,無奈蕙蘭衰。浮滯秋將杪,長愁鬢欲絲。依墻惟數菊,過此亦難支。
慵飛兔穎厭涂鴉,聯向書帷好蔽遮。四面輕云縈柏子,一窗斜月映梅花。峭寒無隙難容入,清夢常安不受嘩。葆得氣完神亦固,吳綾蜀錦為誰誇。
夫人不訝容發暮,八十解將杯酒度。不見歲寒今浩亭,花開花落悲行路。
今古事。思量大抵如此。中原烽火未曾收,鼓鼙又起。漢家版籍舊丹青,才余殘剩山水。誰會我、凝望里。空彈幾許清淚。冷風撲面入危樓,夕陽萬里。醉中起舞發悲歌,吳鉤光照衣袂。憑高漫把斷檻倚。仗元龍、湖海豪氣。恨不熊貔千騎。盡殺胡奴死。一快平生心頭意。
浮生何處不蘧廬,且喜飄然乍卜居。一室未應忘灑掃,四鄰聊復認親疏。荔蕉餉客還堪飽,筍蕨登盤莫愿馀。有意相尋即扶杖,無煩赤足致雙魚。一壺村酒要同嘗,脯醢菹肴取次將。談話翠微修竹徑,追隨斜照晚風岡。梅花淡淡傳春意,柳色依依作歲陽。只么往來成樂土,豈知身世落南荒。
幽棲非避俗,玩易契同人。沙蜮空窺影,靈犀解辟塵。羽觴行綠蟻,石鼎煮香椿。他日鳴珂里,還誰許卜鄰。
枙子庭前柳外墻,偶然風調入篇章。也知散朗多情思,敢著微詞惱謝娘。
少壯尋詩走五湖,中年乏子妻房疏。半愁半喜為閑喜,憂國憂時愧問隅。謀生始覺書無用,舉斧方驚力不如。剩得殘詩數卷在,難值面店一湯糊。
海翻波浪繞危峰,無盡巖前此界空。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時艱住寂寥中。
肩輿適青郊,飛屐登翠麓。馀霜未泫瓦,晨日初掛木。推門覓黃冠,避客似奔鹿。雖無與晤言,清坐意亦足。豈知逢此士,曠度超世俗。欣然同一笑,齒頰粲冰玉。探囊贈奇草,甘香勝芎菊。試臨清鏡照,衰顏森已綠。出門恣幽討,老仙有遺躅。丹灶雖已空,藥丸遍山谷。嗟予迫遲暮,冠蓋厭追逐。結茅遠人境,此計亦已熟。若人真我友,玉字當共讀。客來不知處,雞犬望云屋。
北風吹動寶刀初,短別江城念有馀。知己不因長會面,論心只欲屢題書。征帆未及春先到,鄉夢須教歲并除。君若逢人談姓字,知余京國舊交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