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三首 一
五驅龍虎節,一入鳳凰池。
令尹自無喜,羊公人不疑。
天歸京兆日,葉下洞庭時。
湘水秋風至,凄涼吹素旗。
五驅龍虎節,一入鳳凰池。
令尹自無喜,羊公人不疑。
天歸京兆日,葉下洞庭時。
湘水秋風至,凄涼吹素旗。
五次持節出鎮,一次入朝為相。袁公為官公正無私,就像古代賢明的令尹一樣沒有私心,也如同羊祜一樣讓人信任。他去世之時,如同京兆尹離世之日,又似樹葉飄落洞庭的時節。湘水畔秋風吹起,凄涼地吹動著白色的喪旗。
龍虎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符節,這里指袁公出鎮地方時的權力象征。
鳳凰池:指中書省,這里代指宰相之位。
令尹:春秋時楚國執政官名,這里借指袁公為官公正無私。
羊公:指羊祜,西晉時期杰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以誠信和仁德著稱,這里比喻袁公受人信任。
京兆:指京兆尹,這里可能是借指袁公的地位或職責。
素旗:白色的喪旗。
此詩應是在河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去世后創作。當時可能社會較為動蕩,官員的更迭對社會有一定影響。詩人出于對袁公的敬重和惋惜,寫下挽歌以悼念他。
這首挽歌高度贊揚了袁公的為官品德和功績,通過對其生平的回顧和秋景的描繪,抒發了哀傷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挽歌這種文學體裁對逝者的紀念作用。
高竹臨水上,幽花在崖陰。以彼貞女姿,當此君子心。春陽不自媚,夕露忽已深。湘妃昔鼓瑟,悵望蒼梧岑。
每見詩文湖海上,前年相識北來初。客邊邂逅情何密,方外交游跡似疏。師喜已通三藏法,我慚未讀五車書。秋風欲赴云泉約,一榻清風萬慮除。
東風沛甘雨,百物一時好。江南桃李盡,紅紫到百草。道傍負擔子,寒食歸祭禱。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掃。
張樂依然近洞庭,春還島嶼盡浮青。天王正月開卿月,常伯文星是歲星。共紀甫申鐘岳瑞,仍看黃綺狎山靈。明光起草寅清業,不向揆初慰獨醒。
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將容易入洪爐。人間縱道鉛華少,蝶翅新篁未肯無。
東家丘蓄緣何息,百里奚牛為底肥。自得三人雖損一,此心到處物無違。
于越稱上游,婺實文獻域。唐末何式微,宋南復中辟。太史雖儒宗,詞華蔚天植。惜哉掩藝成,端居圣門籍。
壯年猶記戍南荒,晚向空桐惜鬢霜。自竄豈甘作遺老,獨醒誰與遣重陽?菊花未見秋無色,雁信常遲海已桑。定有馀黎思故主,登高試為叩蒼蒼。
羨山人結屋,腰碧澗,面丹崖。問桂有余香,槐多擁翠,誰種誰栽。幾年力田勤學,是慶源先世有人開。樂地夏弦春誦,浮云暮省朝臺。半生奔走負山齋。何地不塵埃。嘆老病才歸,鄉鄰幸恕,不忍擠排。白眉故人多事,似東門偏更道賢哉。但有黃雞白酒,老夫不倦頻來。
莫嫌工部太侵尋,老杜稱呼直到今。我但六年難改口,不知老杜更年深。
旄頭有精芒,胡騎獵秋草。羽檄南渡河,邊庭用兵早。漢家愛征戰,宿將今已老。辛苦羽林兒,從戎榆關道。
博浪沙中擊副車,卻來跪履受編書。欲從圯上尋黃石,今有何人孺子如。
五管推名郡,雙江接上游。人家蠻洞曉,山雨瘴煙浮。遠客誰青眼,殊方易白頭。夜來南極上,分野望牽牛。
佳麗金陵地,蕭然爾獨居。門無私客謁,座有諫官書。清切登臺久,光華入幕初。浙東勞遠役,民瘼問何如。
六朝更代幾興亡,滿地黃花只舊香。水鳥不知人事改,雙飛猶自戀寒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