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二章 二
東風葉時,匪鑿匪[穮]。莫蟄在泉,莫枯在條。宵不徯晨乃繇,東風之行地上兮。
上德為政,匪食匪招。莫顧于家,莫流于遼。以飽以回,晨不徯霄,隴西公來浚都兮。
東風葉時,匪鑿匪[穮]。莫蟄在泉,莫枯在條。宵不徯晨乃繇,東風之行地上兮。
上德為政,匪食匪招。莫顧于家,莫流于遼。以飽以回,晨不徯霄,隴西公來浚都兮。
東風吹拂樹葉的時節,無需挖掘也不用農具耕作。蟲兒不在泉中蟄伏,枝葉沒有枯萎凋零。夜晚不等待清晨,這是遵循自然規律,東風正運行在大地上啊。高尚品德者治理政務,不圖口腹之欲也不刻意招徠。不眷戀自家,不流散遠方。使百姓溫飽歸心,清晨不等待黑夜,隴西公來到了浚都啊。
穮(biāo):古代翻土的農具,此處代指耕作。
蟄(zhé):動物冬眠,藏起來不食不動。
繇(yóu):通“由”,遵循、順從。
徯(xī):等待。
上德:指道德高尚的執政者,此處指隴西公。
浚(xùn)都:地名,今河南浚縣一帶,唐代為重要治所。
此詩或作于唐代,隴西公可能指李勉(唐宗室,曾任滑亳節度使)。浚都為其轄區內要地,詩中通過自然景象隱喻德政,反映中唐時期對賢明地方官的期待,或為頌揚李勉治理浚都時的政績而作。
全詩以“東風”起興,通過自然萬物的和暢狀態,類比“上德為政”的治效,突出隴西公以德化民、不事苛擾的執政特點,表達對清明政治的贊頌,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刻,是唐代頌政詩的典型之作。
郢下空歌白雪,琴中誰聽高山。人生何用釘疏頑。不過兩盂日飯。夢到釣臺老樹,秋風閑煞漁竿。沙鷗無數點江干。知我忘機去慢。
天正子月一陽回,春入環樞已放梅。壽酒淋漓傾九醞,仙階縹緲接三臺。函關昔日青牛度,華表他年白鶴來。更向何方覓鰲島,帝垣東畔是蓬萊。
擘開太華手,生鐵鑄就漢。拈起白玉虹,跨著溪兩岸。東西南北人,步步無間斷。直造大歇堂,一生事成辦。
喜君衣錦還鄉日,正是皇州得雨時。新水拍河催畫鹢,祖筵呼酒系青絲。恩榮早入瓊林燕,豐采誰當玉樹枝。雙佩趨朝人屈指,不須重調渭城詞。
芳草池塘夢惠連,臨風得句忽清圓。年來每愧天才短,袖里應無筆似椽。
草廬寄窮巷,飛鳥趨林鳴。秋菊有佳色,園林無世情。只雞招近局,舉俗愛其名。秉耒歡時務,依依在耦耕。
吹紅換得綠團枝,蝴蝶飛來又卻疑。藤架野花無著莫,是人行處有香隨。
鐘山碧映。自古南雍稱極盛。今日堯天。萬木欣欣更向前。精尖廣博。樂育英才齊卓犖。成果輝煌。刻苦攀峰世界揚。
胡笳聲正喧,一騎向秋原。偶爾聞鄉語,因之傷旅魂。停鞭問姓氏,掩淚敘寒暄。未盡悲歡意,沙場日又昏。
紫帽之峰兮高且巍,白云一片兮空依依。我有兄兮在海湄,三月不見兮使我心悲。
拂衣歸臥碧山岑,白發蕭蕭欲滿簪。居卜剡溪明主惠,望迷燕樹老臣心。層云鳥度江城遠,五月花香水閣深。感慨臨風一長嘯,漫云鸞鶴送馀音。
兩朝表異詔言溫,忠厚根基百世培。岳麓湖湘多秀氣,玉杯繁露是奇才。詞章近接秦而上,學術羞肩漢以來。事業元從儒者出,經綸之地自恢恢。
陶翁本強族,田園猶可依。我惟一畝宅,貯此明月輝。翁復隱于酒,世外冥鴻飛。我性如延年,與眾不同歸。孤危正自念,誰復慮寒饑。努力歲云暮,勿取賢者悲。
吾愛張明府,承家不乏賢。芳蘭臨謝砌,白璧照藍田。暮雪明書幌,春鶯對別筵。天池待鳴鳳,綵翼看騰騫。
持憲神羊著,參軍草檄名。白眉憐馬季,綵筆笑江生。風入鵬南翼,云蒸冀北程。黃金臺望遠,萬里正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