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五首 五
含顰倚瑤瑟,丹慊結繁慮。
失身不自還,萬恨隨玉筯。
蘼蕪山下路,團扇秋風去。
君看心斷時,猶在目成處。
含顰倚瑤瑟,丹慊結繁慮。
失身不自還,萬恨隨玉筯。
蘼蕪山下路,團扇秋風去。
君看心斷時,猶在目成處。
她皺著眉頭倚著華美的瑟,赤誠的心意里糾結著萬千愁緒。失去自身難以挽回,萬千怨恨隨著淚水流淌。蘼蕪山下的那條路,就像團扇被秋風吹走般被遺棄。你看那心碎腸斷的時候,還在當初眉目傳情之處。
含顰(pín):皺眉,形容憂愁的樣子。
瑤瑟(yáo sè):用美玉裝飾的瑟,泛指華美的樂器。
丹慊(qiàn):赤誠的心意;慊,通“愊”,誠懇。
玉筯(zhù):玉制的筷子,此處比喻淚水不斷,如箸下垂。
蘼蕪(mí wú):一種香草,古人認為可使婦人多子,常與離別、思婦相關。
團扇秋風:化用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喻指被遺棄。
目成:以目傳情,指男女愛慕時目光相接。
此詩當為唐代閨怨詩范疇,可能創作于中晚唐社會矛盾加劇、女性地位受限的背景下。詩中女子或為被棄的姬妾,通過其失身悔恨、舊情難斷的心境,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被動無助的生存狀態。
全詩以女子視角,通過含顰倚瑟、淚水縱橫的細節,結合蘼蕪山路、團扇秋風的意象,含蓄訴說被棄之痛與舊情難忘。語言凝練,用典自然,是唐代閨怨詩中情感真摯、手法精巧的佳作。
蒿萊不招鳳,梧桐不棲雞。物故各有趣,高卑焉可齊。伯夷居東海,呂望釣磻溪。峨峨太行巔,薈蔚方朝躋。陽光燭四表,發軔岐山西。二老既云往,婦子爭扶?。固知賢圣人,去就關崇卑。試聽紫芝歌,坐見嬴道隳。
風雅重開霸業光,鄴都高唱接河梁。性情催出才華盛,腸斷臨歧白馬王。
荊扉俗遠憐幽僻,永夏無心祇晝眠。桃李不言通鳥道,鶯花寥落自風煙。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云泉甘寂然。塵世漫留風格在,逍遙擬賦卜居篇。
清尊見月焚香待,拄杖敲門踏雪過。孤館夜寒春夢短,落花風急雨聲多。
恍惚百年容易盡,尚存一刻豈徒然。與君今日為期約,莫是三生石上緣。
憶傾南庫官供酒,共賞西京敕賜花。白發逢春醒復醉,豈知流落在天涯。
之子游南服,莎堤正莫春。驊騮馳遠道,彩鹢泛通津。大閫嚴君重,高堂白發新。行當崇令望,孝子即忠臣。
蕭條殘日鎖青霾,寒入楓林夢乍回。吾已河山甘付骨,汝從天地更論才。途窮萬事輕相讓,意盡千秋莽自哀。藥餌漸扶雙眼在,未煩驚策素車來。
東絹須題黃絹辭,老來斲句不能奇。定知爍石流金日,記我持觴賞雪時。
萍江即楚江,今日非昨日。但見萍江流,不見萍江實。
強惜數莖須,惟愁白卻渠。朝來都白盡,愁惜兩何如。客傳涅須法,老子付一笑。借令白再玄,能令年再少。涅髭只誑客,那可誑妻兒。誑得妻兒著,還能誑面皮。
糝遍山巔與水涯,天公著意做年華。要令臘里呈三白,時向空中散六花。勒住玉梅還可恨,妝成瓊樹卻堪誇。須知造物憂民切,預把豐穰報萬家。
大廈應難一木支,忠臣寧肯羨鴟夷。身投魚腹知忘恨,淚濕龍髯最可悲。如臼存孤心已許,若員覆楚志空期。登臨四顧增惆悵,把酒憑君話舊時。
浮云聚散幾悲歡,久客懷歸憶萬安。門對西山朝氣爽,城臨東海暮潮寒。身隨斷雁兼秋遠,夢入疏砧向夜闌。為問松蘿舊游處,別來花月共誰看。
善即誰為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茲興,茲興將何詠。照本茍不昧,在昧理知瑩。忽乘搏角勢,超騰送崖上。卑牧會善下,智流心不爭。借悟雖由外,鑒至成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