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歲吉甫圜丘攝事合于中書后閣宿齋常負忝媿移止于集賢院會門下相公以七言垂寄亦有所酬短章絕韻不足抒意因敘所懷奉寄相公兼呈集賢院諸學士
淮海同三入,樞衡過六年。
廟齋兢永夕,書府會群仙。
粉壁連霜曙,冰池對月圓。
歲時憂里換,鐘漏靜中傳。
蓬發顏空老,松心契獨全。
贈言因傅說,垂訓在三篇。
淮海同三入,樞衡過六年。
廟齋兢永夕,書府會群仙。
粉壁連霜曙,冰池對月圓。
歲時憂里換,鐘漏靜中傳。
蓬發顏空老,松心契獨全。
贈言因傅說,垂訓在三篇。
與您同歷三次入朝任職,執掌樞要已過六個春秋。在宗廟齋祭中整夜謹慎,于集賢書府與群賢相聚。白粉墻映著霜色的曙光,冰池與明月相對共圓。歲月在憂慮中悄然更替,更漏聲在寂靜里傳響。蓬頭白發徒然容顏衰老,松柏之志獨自堅守保全。您的贈言如同傅說規諫,諄諄教誨恰似《說命》三篇。
淮海:代指作者與相公的任職經歷或地域關聯;三入:三次入朝任職。
樞衡:指中樞要職,如宰相之位;過六年:超過六年。
廟齋:在宗廟進行的齋祭儀式;兢永夕:整夜保持謹慎。
書府:指集賢院,唐代收藏典籍、聚集文士的機構;群仙:喻指集賢院的才學之士。
粉壁:刷白的墻壁;霜曙:霜色映照的黎明。
冰池:結冰的水池;月圓:圓月。
歲時:歲月;憂里換:在憂慮中更替。
鐘漏:古代計時的漏刻與更鐘;靜中傳:在寂靜中傳來。
蓬發:蓬亂的頭發,形容不加修飾;顏空老:容顏徒然衰老。
松心:喻指如松柏般堅貞的心志;契獨全:獨自保持契合。
傅說(yuè):商王武丁的賢相,《尚書·說命》記載其言論;贈言因傅說:將對方的贈言比作傅說的規諫。
垂訓:留下教誨;三篇:指《說命》上、中、下三篇,代指深刻的訓誡。
此詩創作于癸巳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考證,權德輿有此類詩作),作者因參與圜丘祭祀攝事,先于中書后閣宿齋,后移至集賢院。恰逢門下相公(或指宰相)以七言詩相贈,作者以此詩酬和,敘寫宿齋經歷、歲月感慨及對相公教誨的感懷。
全詩記錄了作者在集賢院宿齋期間與同僚的交游酬唱,通過寫景、敘事、用典,既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憂慮,又彰顯了堅守心志的品格,同時回應相公贈詩,體現唐代文人雅集酬唱的文化特征。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厚,是唐代臺閣詩的典型之作。
愛吳山佳處,凝望際,眼增明。正簾卷江濤,屏開罨畫,境接蓬瀛。中朝相君寬厚,領太平、歌吹宴簪纓。巧囀雛鶯錦字,哀彈小雁銀箏。人生樂事古難并。清興卷滄溟。恨老矣劉郎,病馀司馬,慵舉瑤觥。登臨不留一語,怕風煙、笑我太無情。收拾新詩未了,錢塘落日潮生。
阿翁弄孫心可樂,癡兒觀光志愈堅。燈燼懸花形顧影,雨聲刮夢夜如年。攀龍期對三千字,跨鶴須纏十萬錢。為報還家定何日,一陽春信到梅邊。
喜看回仗自青城,十里東風五色云。露布西來天一笑,輿圖新復廣安軍。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憐性命如糞土。生才五歲遭亂離,有母更被官軍虜。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縱得生何處求?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忽得母書驚母在,看書未盡淚先流。書云流落河南縣,河南蹋遍無由見。唐州境上忽相逢,白發蕭蕭霜滿面。誰知喜極情轉悲,傍人更問初別時。千生萬死到今日,始為母子東南歸。東南迢迢閩山路,入門猶記階前樹。居人傳說盡相看,雞黍提攜竟朝暮。祖生母子真可憐,少壯離別老大還。同時鄉井被兵者,幾人骨肉能生全。愿生母子長壽考,四海升平永相保。
啾啾凍草群飛雀,裊裊高林獨嘯猿。忽憶淮南春意動,早梅池館斷鴻天。
步屧尋幽子,談玄孰造微。離群雖念獨,選勝遂忘歸。世路從爭席,年華逼授衣。平生付雙瑣,手撫送鴻飛。
蒼松蛻骨虬龍蟄,滿地清陰云氣濕。山中采藥人未歸,老翁杖藜童子立。翁來問師日欲西,直疑劉阮仙路迷。尋真未遇興盡返,武陵空覓桃花溪。至今卻憶芝黃墅,松月軒中足清趣。深根伏苓大于人,獨荷長镵斸秋雨。
一種江梅,偷傳春信,夜來先綻南枝。嫩苞寒萼,妝點綴胭脂。雪里渾迷素質,明月下、惟有香肌。山村路,人家舍窄,低亞水邊籬。偏宜。壽陽女,新妝淡淡,粉面曾施。更胡笛羌管,塞曲爭吹。陌上行人暫聽,香風動、都入愁眉。音書杳,天涯望斷,折寄擬憑誰。
湖上群山落照晴,湖邊萬木起秋聲。何年歸去陽明洞,獨棹扁舟鑒里行?
為園近茂陵,甘露遍垂藤。月底寒猶墜,風前曙欲凝。餐蓮疑太華,瀹茗勝中泠。試作相如賦,誰云渴未能。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文章工點?,忠義老研磨。偉節何須怒,寬饒要少和。吾衰安用此,寄與小東坡。
恨無情畫舸,載離思,各西東。正佳節驚心,故人回首,應念匆匆。殷勤彩絲系臂,問如何、不系片帆風。醉里陽關歷歷,望中煙樹蒙蒙。驛亭榴火照塵容。依約舞裙紅。縱旋采香蒲,自斟芳酒,酒薄愁濃。功名事,渾幾許,甚半生、長在別離中。不似東來潮信,日斜還過吳淞。
萬騎云從簇錦圍,內官排辦馬如飛。九重閶闔開清曉,太母登樓望駕歸。
曲水亭空臥石龍,入門鼉鼓震逢逢。六朝冠冕埋孤塔,七寶幡?占故宮。借劍生前誰斬佞,震堂死后尚旌忠。暮潮西上東風急,滿目山河落照紅。
招提行問道,末學倦編蒲。不際方為際,應無令盡無。歸來聊自賦,隱去謝人呼。宦路分夷險,平生誰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