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衞雄下第歸同州
不才先上第,詞客卻空還。
邊地行人少,平蕪盡日閑。
一蟬陂樹里,眾火隴云間。
羨汝歸茅屋,書窗見遠山。
不才先上第,詞客卻空還。
邊地行人少,平蕪盡日閑。
一蟬陂樹里,眾火隴云間。
羨汝歸茅屋,書窗見遠山。
我沒什么才能卻先考中了,而你這位善寫詩文的人卻空手而歸。邊境之地行人稀少,平坦的草地整日寂靜。一只蟬在池塘邊的樹上鳴叫,幾處野火在隴間云里閃爍。真羨慕你能回到茅屋,在書房窗前就能望見遠山。
下第:科舉考試未被錄取。
同州:今陜西大荔。
不才:作者自謙之詞。
上第:科舉考試考中。
詞客:指衞雄,擅長詩詞之人。
平蕪:平坦的草地。
陂樹:池塘邊的樹。
隴云:隴山間的云。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科舉考試競爭激烈,作者考中而友人衞雄落第,在友人返鄉時,作者寫下此詩表達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落第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邊境荒涼之景襯友人失意。在文學史上雖不著名,但體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情感與表現手法。
擬龍山、把酒酹西風,西風苦無情。似秋容不受,騷人登眺,特地慳晴。依稀兩三過雁,何處是方城。目斷危樓外,山遠煙輕。且對黃花一笑,嘆浮生易老,樂事難并。喚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鈴。問何如、烏紗折角,把芳名、蓋取晉參軍。東籬下,陰晴不管,輸與淵明。
不辰正有逢天恨,一讀君詩更黯然。敢道朝廷用人晚,坐看陵谷入殘年。滔天四顧無歸日,強醉聊過覽揆辰。卻羨愚園好懷抱,能將馀事作詩人。文孫十歲摹周鼓,日課偏旁授《說文》。娛老知君定忘老,鶴雛漸長欲淩云。
叫賣沒底有,有價不敢道。拾得一塊泥,勝如萬塊寶。如此至鶻突,直是不老草。逢人但點頭,好好好好好。
霜風擢霽,云濤漲晚,更覺我心彌壯。一尊誰與醉西風,輒莫負、高吟勝賞。致君才術,康時事業,到底不容閑放。十年湖海共樵歌,何幸出、陽春絕唱。
千林赭墨寫秋山。風急雁聲寒。漠漠輕陰,斷阡荒草,盡日倚樓看。前春柳絮飛如雪,于此送征鞍。拂面旌旗,報時鐘鼓,魂夢憶長安。
鳴鑾回紫禁,步玉捧宸旒。肆眚遵虞典,歡傳十二州。
凋林如白鬢,色變不可染。招提據木末,清凜絕浮念。俯窺群啄雞,仰見烏哺兒。斂手不敢嚇,無為傷彼慈。
自當年、種柳向西門,古今號名州。對風聲策策,浪濤袞袞,又是新秋。暫為江山彈壓,誰得似賢侯。夜觀燈棋里,幾共邊籌。休效季鷹高興,為莼羹鱸膾,遽念吳頭。且安排維楫,相與濟中流。看邦人、盡歌襦褲,愿紫皇、乞與福星留。令人憶,數行過雁,月在南樓。
崇寧寺壁亭林記,趙氏猶云八九存。聞道興平修志日,欲尋殘石已無痕。人間墨本絕寥寥,毛意香藏跡已遙。卻喜隨盦有新得,楚園秘篋不能驕。如絲如鐵筆飛空,隋石風規故不同。莫與前賢論南派,晉唐小楷在胸中。
何待死方休,即今骨已朽。奇特動天地,也擲向背后。咄這臭矢囊,恣情開大口。幾翻說得風,驚落虛空走。
曾向水邊云外見。爭似霜蕤,照映蒼苔院。檀口半開金裊線。端相消得綸巾岸。點綴南枝紅旋旋。準擬杯盤,日向花前宴。飛雪飄飄云不卷。何人覽鏡憑闌看。
禹祠分首戴灣逢,健筆尋知達九重。圣主賜衣憐絕藝,侍臣摛藻許高蹤。寧親久別街西寺,待詔初離海上峰。一種苦心師得了,不須回首笑龍鐘。
吳山視諸山,聳秀若諸母。上有一段云,使我屢回首。瀫水向浙水,涼飆生遠漪。中有一雙鯉,為傳我所思。高堂有華發,游子行當歸。歸歟不可緩,霜露沾人衣。
昨非今是未嫌遲。一塔長存鬢已絲。范陸詩名為勁敵,湖山佳處著新辭。榮枯豈必天能定,得失還應子自知。燕頷虎頭飛食肉,不如三絕長康癡。
仿離騷、覽揆度新謳,空云靄烏絲。把長庚才調,小施籌筆,猶處囊錐。鸞枳鸂灘發軔,指日問朝衣。雪片梅花外,已露南枝。休羨漢疏晉阮,記當年楚產,同是家兒。悵歲華如許,同官復同時。引宮商、細賡郢唱,向樽前、誰為一歌之。蓬壺侶,長春不老,有美人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