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聞鴈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
晚節聞君道趣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
北渚三更聞過鴈,西城萬木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晚節聞君道趣深,結茅栽樹近東林。
禪師幾度曾摩頂,高士何年更發心。
北渚三更聞過鴈,西城萬木動寒砧。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晚年聽說你修行的志趣愈發高深,在東林寺附近結廬栽樹隱居。禪師多次為你摩頂授戒,你這位高士不知何時更發向道之心。三更時分在北渚聽到大雁飛過的聲音,西城萬木間傳來寒砧搗衣之聲。見不到支公(高僧)和玄度(賢士)般的你,我滿懷相思擁膝長吟。
晚節:晚年。道趣:對道的志趣、追求。
結茅:搭建茅屋,指隱居。東林:指東林寺。
摩頂:佛教儀式,禪師用手摩受戒者頭頂。
發心:發起向道之心。
北渚:北面的水中小塊陸地。
寒砧:寒秋時搗衣的砧石聲,常象征著思念。
支公:東晉高僧支遁。玄度:東晉名士許詢。這里代指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秋夜,孤寂之中思念遠方修行的友人。詩人聽聞友人在東林寺附近修行,且修行志趣漸深,從而引發了他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在于將秋夜的景象與對友人的思念巧妙融合,通過意象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現力。
漢苑清霄近,名園不出城。曲穿陰洞入,危傍峭巖行。賓客冠簪盛,公侯甲第榮。日斜登覽罷,悵望有馀情。
五月尋春春已空,海榴花放醉薰風。曉來霧捲云鬟綠,一簇香羅萬點紅。
我昔種嘉樹,封培恒究心。樵斧不敢睨,牛羊靡相侵。茲焉三十載,蒼然秀穹林。喬柯拂晴昊,密葉蔭閒潯。春至黛色媚,雨馀翠煙深。豈同牛山木,濯濯彼遙岑。
云棧短長亭,今茲重作經。邛崍叱殘馭,蜀分使回星。旅鬢雙垂雪,羈懷一泛萍。驪駒在門久,此曲若為聽。
卷中袞袞溪山去,筆下明明開辟初。不肯一裈為婦計,俞郎作意未全疏。萬壑分煙高復低,人家隨處有柴扉。此中只欠陳居士,千仞崗頭一振衣。
江郭三秋爽,乾坤萬象開。登臨不作樂,衰白暗相催。寄興陶家菊,縱情河朔杯。我曹狂且醉,好似習池回。
回首高齋拭淚痕。
冷蝶寒蜂尚未來。
昔我視爾,兄弟不猶。今爾既立,視我如讎。雖則如讎,我心不尤。事我之心,轉而他人。凡今之人,薄如秋云。雖如秋云,我心貞珉。昔操我戈,今入我室。匪則入室,道命不一。其一不一,我心中實。
蓋世梟雄一訃來,愚而自用及身災。重罹紅劫顛連甚,又為蒼生涕淚哀。豎子有權傾內閣,替人無恙出瀛臺。當涂漢讖成虛語,公路粗疏是蠢才!問天何事秘奇才,八表陰霾翳不開?已見操戈爭入室,何堪厝火忽燃灰!生留遺孽如春夢,死有馀辜冷夜臺!草澤國殤拚一戰,可憐捲土復重來!萬里烽煙捲土來,求魚緣木竟成災。奸雄末路多尋死,社稷前途實可哀!藏蟄龍蛇蘇漢畤,失群麋鹿走蘇臺。貞元倚伏天難問,何日鐘生濟世才?
便重來唱徹后庭花,此愁奈君何。待斑騅驕赭,瓊枝璧月,春影婆娑。攜手神仙眷屬,挾彈走三河。抖擻衣塵去,相對顏酡。一霎夢夢天醉,惡東風刬地,吹斷橫波。把瓊思瑤想,收拾任蹉跎。枉殷勤、緘書三四,較細君、珍重意還多。只將遍、填膺煩惱,付與悲歌。
敢將孤寂動行塵,每念交游訪夙因。求性浪過知命歲,出門羞說在家人。深燈閉院空山曉,寒樹移舟遠岸春。獨領眾心前禮足,一時緇白勸行頻。一嶺分江亂石欹,半空飛霰下流澌。名山兀兀看僧在,心地懸懸不自知。手札到如經字讀,頭巾行即戒香披。舟程一發欣相見,云際松寮月上時。
信來渡海有奇緣,殘夢依稀二十年。詩以閒情追白傅,跡因流寓憶坡仙。宜泉綠茗烹金粟,貼座青氈綻木棉。浪說官貧無罪過,俸緡時給寫書錢。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馀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青嶂擁晴沙。幾簇人家。眼前桃李艷于霞。知費天工多少力,釀就繁華。煙水望中賒。繞徑桑麻。武陵何必更浮槎。長晝愔愔無個事,看放蜂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