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幷戲簡前歷陽李明府
曉月朣朦映水關,水邊因到歷陽山。
千艘財貨朱橋下,一曲閭閻青荻間。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
歡余若問南行計,知念天涯負米還。
曉月朣朦映水關,水邊因到歷陽山。
千艘財貨朱橋下,一曲閭閻青荻間。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
歡余若問南行計,知念天涯負米還。
拂曉的月亮朦朧地映照在水關之上,沿著水邊來到了歷陽山。朱橋下是成百上千艘裝載著財貨的船只,青荻叢中是一片人家。申屠正字去迎親定會像坦腹東床的王羲之一樣愉悅,登上高樓或許會像陪庾亮賞月那樣閑適。歡樂之余如果問起南行的打算,要知道他是念著遠在天涯的雙親,要迎親回來盡孝。
朣朦:形容月光不明。
水關:水上的關口。
歷陽山:山名。
閭閻:指平民居住的地方。
坦腹:用王羲之坦腹東床的典故,這里指迎親。潘令:指潘岳,這里借指新郎。
庾公:指庾亮,東晉時期人物,有與下屬秋夜登樓賞月的典故。
負米:指子路為親負米之事,代表盡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當時申屠正字要前往湖南迎親,途中會拜訪趙和州、侍郎使君等,詩人為其送行并寫下此詩。詩人可能與申屠正字關系較好,對他的迎親之行表示關心和祝福。
這首詩主旨是送申屠正字迎親,通過描寫沿途景色和運用典故,展現了迎親途中的景象和氛圍,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常見風格。
珠露瀼瀼金作風,秋聲凄怨入焦桐。骎骎碧樹霜痕染,那復宮題葉上紅。
獨上荒亭數過帆,橫林疏處見蒼灣。固知不入豪華眼,送與鳧鷗自在看。
柳外樓臺小苑幽。驚鴻影斷記前游。苔綦綠掩吟春榭,菱唱涼生汎月舟。新夢覺,舊香留。三生風絮管離愁。瑤池酒罷清歌歇,青鳥飛回也白頭。
散花丈室擁天姝,金粟如來安穩無。不二門開唯一默,對談還許老文殊。
資福一竅,最玄最妙。直下會得,教你冷笑。
石蘭媚幽姿,叢生在空谷。霜雪凍不死,寒碧秋更綠。結交薇蕨中,疇昔傍人屋。山行偶見之,采采不盈掬。歲久未消歇,懷袖自清馥。我欲寫君心,寄以孤生木。必有非耳人,聽此無譜曲。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香?金篝,影回羅扇。蘼蕪綠遍閑庭院。高樓昨夜自東風,梨花雪盡何人管。小夢難圓,濃香易斷。新來祗覺當杯懶。卷簾無奈是斜陽,畫梁誤了歸來燕。
有問有答周遮,無言無說話墮。直饒頑石點頭,爭似歸堂向火。
故人別我向何處,歲晏扁舟泛若邪。萬壑千巖風雪后,杖藜隨處看梅花。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昔佩兵符去,今持相印還。天光臨井絡,春物度巴山。鳥道青冥外,風泉洞壑間。何慚班定遠,辛苦玉門關。
款簾風絮亂。問歸鴻消息,隔江春遠。狂花繞吳苑。又湔裙新禊,杯香簫?。青山笑盼。倩邀笛、蘭成宅畔。羨游蓬、重夢東華,密炬暗紅初剪。腸斷。當筵悽語,掃盡巢痕,客愁如燕。裴?舞扇。忍拋卻、舊釵鈿。指朱樓高處,風光空在,總付煙霏霧卷。縱石腸、的似吳兒,海桑怕見。
百年特生木,堅骨馀蒼干。棄材偶見收,奇制出野爨。縆以朱絲弦,猗蘭度將半。相思越關河,安得見此粲。悲來不成調,清響忽中斷。沈吟卷羅衣,終夕愁零亂。明月照空庭,盈盈滿霄漢。
何草青青不漸黃,班姬悲扇語凄涼。佳人笑別乘鸞女,相見毋嫌日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