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
道路五千里,門闌三十年。當時攜手人,今日無半全。
詠題官舍內,賦韻僧房前。公登略彴橋,況榜龍{舟卬}船。
遠寺吐朱閣,春潮浮綠煙。鹓鴻翔鄧林,沙鴇飛吳田。
諸子紛出祖,中宵久留連。坐客三千人,皆稱主人賢。
國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身在薜蘿中,頭刺文案邊。
故吏已重疊,門生從聯翩。得罪為何名,無階問皇天。
出門多岐路,命駕無由緣。伏承諸侍郎,顧念猶迍邅。
圣代逢三宥,營魂空九遷。
道路五千里,門闌三十年。當時攜手人,今日無半全。
詠題官舍內,賦韻僧房前。公登略彴橋,況榜龍{舟卬}船。
遠寺吐朱閣,春潮浮綠煙。鹓鴻翔鄧林,沙鴇飛吳田。
諸子紛出祖,中宵久留連。坐客三千人,皆稱主人賢。
國士分如此,家臣亦依然。身在薜蘿中,頭刺文案邊。
故吏已重疊,門生從聯翩。得罪為何名,無階問皇天。
出門多岐路,命駕無由緣。伏承諸侍郎,顧念猶迍邅。
圣代逢三宥,營魂空九遷。
我與諸位相隔道路五千里,與您相識已有三十年。當年一同攜手的人,如今已不到一半在世。我們曾在官舍內吟詩,在僧房前提筆賦韻。您登上獨木橋,還乘坐龍舟。遠處寺廟露出朱紅樓閣,春潮泛起綠色煙霧。賢才如鹓鴻在鄧林翱翔,沙鴇在吳地田野上飛舞。諸位紛紛為我餞行,半夜還久久流連。座中有三千賓客,都稱贊主人賢德。國士的情分如此深厚,家臣也始終如一。我如今身隱山林,卻仍被文案瑣事纏身。舊日屬吏眾多,門生也接連不斷。我不知因何罪名獲罪,沒有途徑向皇天發問。出門有眾多歧路,卻沒有機會駕車前行。我承蒙各位侍郎,還顧念我處境艱難。圣明時代有三次寬宥機會,可我的魂魄已多次遷移。
門闌:指師門。
略彴(zhuó):獨木橋。
{舟卬}(áng):龍舟。
鹓鴻:比喻賢才。鄧林:神話傳說中的樹林,這里泛指山林。
沙鴇:一種鳥。
出祖:出行時祭祀路神,引申為餞行。
薜蘿:薜荔和女蘿,常比喻隱者的服飾或住所。
頭刺:埋頭。
迍邅(zhūn zhān):處境艱難。
三宥:古代法律規定可以寬宥的三種情況。
營魂:魂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獲罪被貶或處于困境之時,回憶起與兵部韓侍郎以及李、盧、杜三位侍郎往昔的交往,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政治上的動蕩或紛爭,導致詩人遭遇不幸。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往昔友情的懷念和對自身遭遇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出命運的無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蘭若春晴夜,橫空片月新。諸天澄素影,初地絕輕塵。喪亂長為客,嬋娟故惱人。青山歸去好,莫遣鬢如銀。
年頭歲尾足追隨,暢飲高歌送落暉。賡詠每思彈丸句,談諧常落箭鋒機。漸成瓜葛緣方熟,共看茱萸事已非。數尺茅檐楊柳岸,故應經此尚依依。
春深原樹綠初齊,山擁芙蓉水漫溪。獨自攜筇上山去,小亭猶在萬峰西。
紫虬何婉婉,駕我升云輧。絳露濕寶蓋,祥云擁霓旌。誰謂天路遙,倏歘淩太清。真童遠相迓,導引趨天庭。稽首虛皇前,思竭螻蟻誠。愿祈圣人壽,永享億萬齡。
東風流園開百花,繁紅釅白如晴霞。主人殷勤勸客飲,我為滿釂酢以華。游人酒客興未足,舉首白日西南斜。人生有酒不肯飲,百年醒坐何為耶。驅童晨摘承露花,薦以玉盤濡井華。誰云離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為之致酒就幾案,影落酒底杯浮葩。平生看花常不足,肯使容易親塵沙。
周御窮轍跡,夏載歷山川。蓄軫豈明懋,善游皆圣仙。帝暉膺順動,清蹕巡廣廛。樓觀眺豐穎,金駕映松山。飛奔互流綴,緹彀代回環。神行埒浮景,爭光溢中天。開冬眷徂物,殘悴盈化先。陽陸團精氣,陰谷曳寒煙。攢素既森藹,積翠亦蔥芊。息饗報嘉歲,通急戒無年。溫渥浹輿隸,和惠屬后筵。觀風久有作,陳詩愧未妍。疲弱謝陵遽,取累非纆牽。
五湖孤月空山夜,云水茫茫際清野。請君一訪大澤中,恐有羊裘釣漁者。
身世悠悠可自知,人間堪笑有情癡。陰陽往復雙過鳥,今古興亡一局棋。春去名花渾入夢,暖回病草又逢醫。衰榮無定皆如此,且把新聲付雪兒。
燈下一編展對,頻思河岳英靈。行間心血認分明。故人生死以,掩卷淚縱橫。昨夢與公晤敘,依然人在紅菱。覺來風義念平生。申胥當日事,季札此時情。
君庵偏愛雨,我卻喜晴來。晴雨休相泥,朱顏一笑開。
山岳會元氣,初度首王春。扶持許大穹壤,全德付耆英。二萬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釀此杰魁人。玉劍臥霜斗,金鎖掣天扃。學宗師,人氣脈,國精神。不應閑處袖手,試與入經綸。磊落蟠溪感遇,迢遞彭篯歲月,遠到漆園椿。用舍關時運,一片老臣心。
塞云一抹平如截,塞草離離臥榆葉。長城窟深戰骨寒,萬古牛羊飲冤血。少年錦帶佩吳鉤,獨騎匹馬覓封侯。去時只道從軍樂,不道關山空白頭。北風吹沙雜飛雪,弓弦有聲凍欲折。寒衣昨夜洛陽來,腸斷空閨搗秋月。年年歲歲望還家,此日歸期轉未涯。誰與南州問消息,幾時重拜李輕車。
古來志士愿不辱,少在朝廷多在山。寄食生涯無定止,此心長到白云間。
未秋先已作秋光,解為炎天散早涼。花外尚馀銀漢淺,鏡中那有碧空長。虛無玉笛風何處,滴瀝羅衣露未央。清絕郡齋林壑似,庾公留客有胡床。
壺公對文漪,中為一小嶼。石筍四五株,垂楊兩三樹。有之固不惡,無之更成趣。極目增浩淼,輕舠辭抵牾。譬彼太清表,纖云絕點污。游者或不然,請為明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