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 一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
咨爾寺兮,發(fā)郊外冢墓。
死而無知,猶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
咨爾寺兮,發(fā)郊外冢墓。
死而無知,猶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筑城的聲音登登作響,是為了建造堅固的防御工事。可嘆你們這些主事者啊,竟去發(fā)掘郊外的墳墓。人若死后無知覺,這樣做尚且不可;若死后有知覺,那死者定會向上帝控訴。
登登:象聲詞,形容筑城搗土的聲音。
于以:用來。
咨爾:感嘆詞,相當于“可嘆你們”。
寺:這里指主事者。
愬:同“訴”,控訴。
此詩為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中的一首。顧況生活在中唐時期,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官員為了某些工程建設而做出違背道德倫理之事,詩人通過此詩批判這種行為。
這首詩主旨明確,批判了主事者發(fā)掘冢墓的惡行。其突出特點是情感強烈、語言直白。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顧況詩歌關注社會現(xiàn)實、批判丑惡現(xiàn)象的風格。
老來正賴君醫(yī)我,客里那知我哭君。人世百年修短定,江城一日死生分。錦帆涇上誰家屋,龍井莊前處士墳?;昶菛|西招不得,杏花村落雨紛紛。
何來風雨忽移天,才過花朝又禁煙。怎似深閨身未嫁,桃開梧落不知年。
甲第多荒址,茅茨獨老翁。杖藜山遠近,舟楫泖西東。莫色蒹葭外,秋聲絡緯中。郊居端不惡,此趣許誰同。
白頭難掩雪霜蹤,纖手穿成絡索同。映帶暮年微矍鑠,遮藏秋色久蓬松。牽絲祇訝蛛臨戶,覽鏡翻慚鶴在籠。便與黃花相見好,不愁破帽落西風。
迢迢星漢降斯身,脫縛超乎三界塵。絲網(wǎng)已開千萬結(jié),獨馀死結(jié)癉心神。
江南驛使路遙遙,遠赴龍門望海潮。桂殿且留修月斧,銀河未許度星軺。隔花立馬聽更漏,帶月鳴珂趁早朝。祇恐淮南春色動,萬竿煙雨綠相招。
十載橋邊路,巾車此重過。秋聲連渤海,寒色下滹沱。避地紅塵遠,還家華發(fā)多。來時道旁柳,生意稍婆娑。
東坡新船高似屋,兩舷開窗三十六。昨乘缺月汎昆湖,今汎楊湖月方足。老夫不及困河魚,到月足時人欠福。莫能扶憊踏高筵,馬不進兮人累俗。翠盤露酒白玉香,一飲之緣惜難卜。月從水上憶車公,還能入戶尋幽獨。枕前只作臥游人,亦有清華爛雙目。高吟不寐待回船,輸卻醉鄉(xiāng)詩可贖。
人情本多欲,外物相牽攻。富貴恨不早,功名恨難崇。孰知二物者,轉(zhuǎn)盻春華空。君看燈上蛾,何以保其終。
鈴閣翛然靜掩門,還容麈尾共玄言。能令白社塵中得,肯許青云事外論。何地可回嚴武駕,故人甘臥浣花村。唯應破卻無生后,不向秋風賦別魂。
浩汗淋漓斫木回,火云四合忽成堆。飆風怒起沙如霧,日影驟沉天似煤。電激峻崖追足過,雷奔荒徑砸頭來。者番不死真關數(shù),一派清涼亦快哉。
瑞鴨煙濃。曉來弦管,聲在霜空。卻退寒威,借回春色,滿苑香風。幾時人下瑤宮。記千載、今朝慶逢。滿捧瑤觴,芝蘭叢里,錦繡光中。
憶奉綸音趨赴朝,曾煩遠送過楓橋。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來件寂寥。吳苑疏鐘沉晚樹,楚江歸雁逐寒潮。情親海內(nèi)如君少,敢惜離魂為一銷。
冰姿素骨春姽婳,亭亭一枝凝霧。巧靨籠煙,瓊肌映月,妝點流光如許。離魂怨佇。黯好望風濤,暮天何處。斷夢依稀,滿腔幽恨為誰訴。茫茫海云萬里,盡啼殘謝豹,歸思無據(jù)。鳳蝶翩躚,紅蕉宛轉(zhuǎn),前度心期重誤。箏琶漫語。算爛錦年華,幾番空負。落日西沉,瘴云迷晚渚。
皎皎珊瑚枝,凝輝玉堂戺。一見已知奇,再見益堪喜。少小攻文章,明窗無虛晷。茲辰突而弁,居然異童子。古禮不多存,存者何常已。三加威儀備,所重成人爾。成人必有德,忠信以為址。簣簣靡停功,峨峨見崇峙。家聲四百年,鵬程九萬里。尋常得失間,何足掛唇齒。昔賢懷一飯,況乃言之旨。祝子非他人,甌濱天下士。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