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經臺
一會靈山猶未散,
重翻貝葉有來由。
是名精進才開眼,
巖石無端亦點頭。
一會靈山猶未散,
重翻貝葉有來由。
是名精進才開眼,
巖石無端亦點頭。
仿佛那靈山法會還未散去,重新翻閱貝葉經是有緣由的。這叫做精進修行才開啟了智慧之眼,連那巖石也無緣無故地點起頭來。
一會靈山:指佛祖在靈鷲山說法的盛會。
貝葉:古代印度人用以寫經的樹葉,這里代指佛經。
精進:佛教語,指努力向善向上。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佛教氛圍濃厚的環境,在接觸佛法、深入研讀佛經的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宣揚佛法修行的重要性和力量。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以生動的描寫傳達佛法感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佛法的思考。
杜若洲邊卓旆旌,佳晨一醉萬金輕。春光僅有一分在,天氣可能三日晴。解道蘭亭亦陳跡,肯吟楚些愴幽情。人生到處皆兒戲,笑看爭標斗兩鯨。
河梁分手客還家,秋水淊淊去泛槎。萬里關山鴻雁影,三吳云水白蘋花。
搔首狂吟破渺茫,坐當云色據胡床。風回鼓吹填哀壑,日擁旌旗飐大荒。息甲晝閒都尉府,飛芻春滿度支章。毋輕北望投杯意,使者長纓請未央。
圓舟獨棹蕩波風,別有幽涼碧澗中。到上花時塵太盛,我寧不作媚人紅。漫將心力開花艷,且試精神撼怒沙。足下蒼茫萬洲綠,知君過處不天涯。人滿江風柳滿洲,休嗟寥落送春秋。要成崖下千垂瀑,先得山中百轉流。微軀未出眾林顛,已有青枝似嫩煙。與我韶華三百日,為君撐起雪中天。
城西一徑到池塘,落落疏籬短短墻。曙后棋枰紛列井,雨馀菜甲秀成行。早除非種同田事,時有新鮮赴市場。莫怪昔賢求學圃,個中趣味亦殊長。
銷冰作水旋成家,猶似江頭竹外斜。試問坐中還幾客,九人而已更梅花。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里,喚入詩人幾案來。酒兵半已臥長瓶,更看梅兄巧盡情。醉插寒花望松雪,人間曾有個般清。寒盡春生夜未央,酒狂狂似醒時狂。吾人何用餐煙火,揉碎梅花和蜜霜。衣染龍涎與麝臍,裁云剪月作冰肌。小瓶雪水無多子,只篸橫斜一兩枝。雪凍霜封稍欲殘,殷勤折向坐中看。綺疏深閉珠簾密,不遣花愁半點寒。梅香不是不寒清,參遍橫枝酒未醒。夢入西湖疏影里,覺來失卻冷泉亭。
一襟離恨暗魂消,閒卻鳴鸞白玉簫。燕子不來春事晚,數株楊柳暗紅橋。
殘冬江北路,寒苦異金陵。駑馬行來遠,衰顏別后增。劍埋馀紫氣,玉玷有青蠅。世故多堪惜,因君重撫膺。
寸陰常可惜,別至倍傷神。子瞻天際水,予望路中塵。憫憫歧路側,去去平生親。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昔共入門笑,今成送別悲。君還舊聚處,為我一嚬眉。于今還促膝,自此客江湄。愿子俱停駕,看我獨解維。高軒雖駐軫,馀日久無輝。以我辭鄉淚,沾君送別衣。
天才大業在名山,贏得官家另眼看。不識康生“抬舉”日,一身傲氣一生寒。
堂上姑,待汝哺。袖中雖有金,不堪贈彼姝。妾懷如日,君情若泥。路旁之心不自保,安保他國無蛾眉。沙浩浩,水咽咽。妾死情,不死節。河水如可竭,妾腸當再熱。
予愛秋泉清,況傍巖花滴。魚游日光中,倒見潭上壁。安得無機人,同坐相浣滌。白術朝露香,紫芝秋霞熟。石上瓊瑤花,采來不盈掬。道人開石門,悠然在深竹。
前年掛席趨北斗,九月泊舟都門口。繡衣人是同鄉人,騎馬江邊問行久。龍江驛里同徘徊,呼酒飲我何壯哉。興酣往事真草草,愿傾東海添樽罍。別后倏忽幾寒暑,吳江木落洞庭雨。黔巫東望山嵯峨,恨不高飛插翎羽。丈夫本是重四方,眼底道路如尋常。風帆早晚下吳會,仍尋舊約歌慨慷。
昔年親擢校書郎,夜夢蒼龍繞屋梁。異時那知今日應,六龍深駐載賡堂。
棲真海口詠滄浪,枕石餐霞意激昂。盼望乘云歸去久,惟留水色與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