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望海上懷郁林觀中道侶
山觀海頭雨,懸沫動煙樹。
只疑蒼茫里,郁島欲飛去。
大塊怒天吳,驚潮蕩云路。
群真儼盈想,一葦不可渡。
惆悵赤城期,愿假輕鴻馭。
山觀海頭雨,懸沫動煙樹。
只疑蒼茫里,郁島欲飛去。
大塊怒天吳,驚潮蕩云路。
群真儼盈想,一葦不可渡。
惆悵赤城期,愿假輕鴻馭。
在山上道觀望著海頭的雨,飛濺的水珠晃動著煙霧般的樹林。只懷疑在那蒼茫的大海里,郁林島好像要飛走。大自然好像在對天吳發怒,驚濤駭浪仿佛要蕩平云路。諸位仙人的形象真切地浮現在想象中,卻連一片葦葉船也無法渡過這大海。我惆悵著與赤城仙人的約定,希望能借助輕鴻的載乘前往。
山觀:山上的道觀。
懸沫:飛濺的水珠。
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的樣子。
郁島:郁林島。
大塊:大自然。天吳: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群真:諸位仙人。儼:真切、逼真。
一葦:指一片葦葉似的小船。
赤城:傳說中的仙山。期:約定。
假:借助。輕鴻馭:輕鴻的載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山上道觀,在雨中眺望大海,因眼前蒼茫壯闊又奇幻的景象,引發了對郁林觀中道侶的思念和對仙境的遐想。當時或許社會環境相對安穩,詩人有閑暇進行這樣的精神遨游,也可能內心有對道家修行、仙境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道侶的思念和對仙境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了奇幻壯闊的意境,運用豐富想象描繪海上之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構思和浪漫情懷。
風雨凄凄五月寒,綠陰門巷思蕭然??蛠磔d酒非問字,知是先生草太玄。節序匆匆聽自過,榴花能舞鳥能歌。北窗高臥一杯酒,奈得淵明醉后何。
滄海橫流著此身,中原天日照累臣。明昌大定三生夢,欽叔希顏一代人。野史亭中遺汗簡,讀書山下起埃塵。幽蘭灰燼今何在,千載空余老角巾。
漢主憂匈奴,每飯意鉅鹿。馮郎垂白首,猶能語推轂。不知今魏尚,寧問古頗牧。文吏操法繩,而無寬大目。漫有拊髀思,誰削功首牘。千載聽其言,壯士多顰蹙。當日共花磚,此語曾追錄。何當閫外事,長寄書生腹。喜峰動胡塵,盈庭方肉朒。內虛邦政堂,外少登壇宿。忽見金與劉,慷慨螭階伏。人目二癡儒,帝命無更仆。金子監內軍,君實司戎軸。一軍驚韓信,二快聞魯肅。遂攜忠憤麾,往當遵永鏃。一朝酬主恩,四海環相哭。是時我山居,遙傳罷朝粥。未獲信陵車,空念蒲胥輻。豈忘開路心,永念金臺筑。嗟君發軔初,矢志在溝瀆。何必據鞍人,此意千秋獨。男兒愧手中,安能死巖谷。
孫孝子,遺腹兒,生辰孤苦何其奇。三年舅奪母志去,父蹤父影茫無知。人有孝心天肯負,舊篋公文天所護。此中遺事宛然存,方知父死邊城路。孝子看來悲復喜,和淚和愁戒行李。彷徨匍匐向南奔,瘴雨蠻煙七千里。廣西山川浩如海,況復丘陵幾遷改。累累相似一何多,知爾荒墳竟安在。紛紛異夢來冥冥,冥冥之中殊有靈。一朝忽得一抔土,鶴骨深藏元姓丁。共言試骨當試血,骨肉相投疑可決。孫郎瀝指血如川,漬入骨中紅不滅。孝子歡聲震若雷,解衣包骨抱歸來。南寧郡里新風景,添得孫郎哭父臺。
流落天涯強自寬,清樽相對漫追歡。難求美玉能回暖,豈有良金解辟寒。放曠尚慚垂貝帶,招徠安敢望皮冠。野梅官柳聊行樂,坐見崢嶸歲已闌。
說著瓊臺氣塞胸,天教有子慰孤忠。春秋為喜一經在,兄弟誰知異姓同。乃祖當年洗日功,特書賴有紫陽翁。此邦況是淵源地,好玩遺編振緒風。
總為功名欺白發,不將富貴薄秋云。雖然久病無官況,每拜名香祝圣君。九十萱親誰待老,幾莖竹主話空聞。定山何處無來耗,惹得江門夢寐勤。
但不言溫樹,酬人即已閒。拗鵑商陸子,癡雀紇干山。靴隔搔難著,床同夢不關。此環豈可解,吾已解連環。
兀兀齋心答慣遲,懶將窮狀溷相知。三年已自稱僧臘,萬事何須問佛貍。久分校書鄰馬隊,無因共載學鴟夷。綠楊如海江南暮,鐘鼎山林兩不期。
厲節冰霜似,摛辭錦繡如。誠心惟濟物,老眼更便書。備養今誰及,辭榮計未疏。郎君官已重,門戶合關渠。四紀儒林譽,談經我一門。那知詩禮學,晚失父師尊。阡陌南陽舊,松杉厚夜溫。心摧寒日落,淚盡晚云昏。
我有吳王雙寶刀,龍鱗雪花爛照地。奉君清宴可君意,佩之十年不曾離。黃金鞶帶白玉鉤,出入魍魎魑魅愁。功高見款反遭怒,此物拋擲今兩秋。丈夫生世轗軻亦如此,終日戚戚何為爾。
暮雨。偶立板橋無語。菡萏又重開,更誰來。
坦蕩主翁能愛客,暇日開樽湖上亭。漁浦秋潮生野岸,山陰寒翠落疏欞。香云凝紙詩都好,涼月當軒酒未醒。自笑紅塵吹兩鬢,隔江遙望數峰青。
一朝柴市障風埃,吞炭無由賣炭來。朱鳥咮從何處食,冬青花向幾時開。度恭端帝魂難返,甲乙丙人名漫猜。崩角御亭羞萬載,勸君莫更哭蘇臺。
吳下王蒙藝且文,吳興趙公之外孫。黃塵飄蕩今白發,典刑遠矣風流存。華亭米芾稱善畫,每觀蒙畫必嘆詫。謂言妙處逼古人,世俗相傳倍增價。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壁間舉目見修竹,煙雨冥漠蛟龍蟠。呼童秉燭久不寐,細看醉墨王蒙字。固知蒙也好天趣,畫師豈解知其意。分枝綴葉人所知,要外枝葉求神奇。天機貴足不貴似,此事不可傳諸師。麟溪鄭君好奇士,愛畫猶能賞其趣。嗚呼世間作者非不多,鄭君甚少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