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首 二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
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
今來思君時,白露盈堦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
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里,使妾衣帶寬。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
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
今來思君時,白露盈堦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
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里,使妾衣帶寬。
在寒冷的秋夜閨房中,穿著綺羅的女子早早感覺到了寒意。她拿起玉砧,調好鳴杵,開始搗制機上的細絹。回憶起當初離別那天,桐花覆蓋著井欄。如今思念夫君時,臺階上已布滿了濃重的白露。聽說有了關河那邊的消息,她想寄去一對玉盤。玉代表著堅貞的心,盤用來盛放美食。可嘆夫君遠在萬里之外,讓她因思念而日漸消瘦。
凜凜:寒冷的樣子。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這里指穿著綺羅的女子。
玉砧:搗衣用的玉制墊石。鳴杵:搗衣的杵發(fā)出聲響。
紈:細絹。
堦漙(jiē tuán):臺階上的露水濃重。
委:托付。
薦:進獻。
衣帶寬:因消瘦而衣帶變寬。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在古代,男子常外出遠行或服役,女子獨守空閨。詩人可能是借此詩反映當時閨中女子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世界,展現(xiàn)她們在離別后的孤獨、思念和哀怨。
這首詩主旨是寫閨中女子對遠方夫君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細膩,通過多種意象和手法表達思念之情。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古代閨怨題材的典型詩作,體現(xiàn)了古代女性在愛情中的無奈與堅守。
京師三月春雪飛,雪后馀寒添著衣。曹官祿薄酒苦貴,一飲百錢恒不醉。忽然停杯憶鄉(xiāng)里,美髯校文最知己。作詩斷不讓高岑,醉后狂吟狂欲死。有時忽得意,竟上金雞山。彈琴酌酒送飛鳥,心比白云閒更閒。虎頭巖前柳拖地,龍池溪上花滿灣。醉歸騎得將軍馬,城上烏棲門未關。白頭太守別來久,別后還能相憶否。詞賦終為紙上塵,功名不及杯中酒。芭蕉葉長近何如,前月人來不寄書。莫言閩海少飛雁,何事秦淮多鯉魚。
明朝別駕過金壇,暫到茅山亦不難。我憶江門歸未得,為君沽酒慶茅山。
夜來積雪深,曉覺寒威逼。呼童棹扁舟,蕩漾安所適。隔溪有寒梅,欲訪春消息。
露樹且烏啼,孤舟晨向西。蕭灘千百轉,昏暮到羅溪。古驛屯云密,平沙沒日低。揚帆更前去,月夜不須迷。
兩地殘冬共索居,一般窮歲總堪除。人遐自合傳幽緒,春至偏宜趁捷書。日月天中無遠近,風濤海外任盈虛。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
山閣巖巖俯下方,望來暝色向蒼茫。岡巒暗失高低勢,星斗平垂遠近光。棲鳥鳴雞經(jīng)火亂,疏松修竹引流長。相期白日重登此,要及春時覽眾芳。
海月光芒濕,川云意緒閒。剛風浮地外,元氣滿人間。野榜歌相答,漁燈去不還。電明知有雨,只在九龍山。
渺渺秋江浸月宮,扁舟來往一絲風。錦鱗釣得渾閒事,萬象包羅指顧中。桂影扶疏漾碧流,高人歸隱坐垂鉤。乾坤空廓心無際,雨笠煙蓑老即休。
白雪陽春寡和音,誰人解聽沒弦琴。詩書事業(yè)真堪笑,刀筆功名未可欽。不信西天三步遠,焉知東海一杯深。元來佛法無多子,何必嵩山謁少林。
不假橫金貴,居然比玉溫。諸公從上雍,一老立東門。伯氏推難弟,先師有嫡孫。耆英凋落盡,舊事向誰論。昔在高陽里,曾登夫子堂。武城愧言偃,畏壘化庚桑。病臂書全闕,驚心鑒忽亡。平生芻一束,道遠不能將。
我昔游璧水,公時宿石渠。重來十鉆火,兩省共周廬。小語趨丹陛,嘉招煮雪蔬。破心搜誄些,淚落不能書。
黃鵠奮六翮,萬里恣高飛。風飆忽震蕩,時念故巢悲。啾啾田野雀,禾黍相因依。朝來不自慎,竟逐虞羅歸。吾道將安從,矧已齒發(fā)衰。圣人不數(shù)數(shù),莫與賢人違。
斗酒別涼州,明珠落貝丘。似將寒露影,添作漢宮秋。
瓶水養(yǎng)花花已老,零落春風寒不掃。從教幾案積殘紅,尚有馀香慰衰槁。
翻借無窮意,酬茲有盡花。風歸如乍卻,日午看將斜。小謔藏機致,濃情失嘆嗟。與君同憶得,有夢各幽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