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龍門八節石灘詩二首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棱摧。竹篙桂楫飛如箭,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夜舟過此無傾覆,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后人。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棱摧。竹篙桂楫飛如箭,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開險路作通津。夜舟過此無傾覆,我身雖歿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后人。
鐵鑿和金錘敲擊的聲音如雷般響亮,八灘九石像劍棱一樣被摧毀。竹篙和桂楫劃船快得像箭一樣。以后大家一起到四方去,不要擔心塵沙遮蔽道路而無法通行。我這七十三歲的老頭已時日無多,發誓要開辟這險路讓它成為暢通的渡口。夜晚行船經過這里不會再傾覆了,我即使死去,心意也會一直留存,暗中把這份慈悲給予后人。
殷:震動,形容聲音大。
劍棱:形容石頭像劍的棱角一樣鋒利。
桂楫:用桂木做的船槳,這里泛指船槳。
旦暮身:指生命即將結束,時日不多。
通津:暢通的渡口。
此詩是白居易晚年所作。當時他已七十三歲,看到龍門八節石灘阻礙行船,給過往行人帶來危險和不便,出于慈悲之心和社會責任感,決定捐資并組織人力開鑿石灘,此詩記錄了這一過程和他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為百姓開辟險路、造福后人。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展現出詩人的社會擔當。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白居易詩歌關注民生、通俗易懂的風格。
司馬囊空賣賦金,秋山高臥夜沉沉。一天煙水茫無際,滿地風霜感不禁。彈鋏馮驩難入俗,登樓王粲易傷心。宵來敲碎游仙句,夢入霓裳子細吟。
龍爪槐生似柳枝,寺前雙植武宗時。額名弘化金書字,內有中官免死碑。
群賊知無兵可恃,邇來充斥遍西郊。官陂忽聽兵云合,賴有元戎為解嘲。
蕓閣風清晝景遲,楮生毛穎侍多時。吾皇游藝超今古,能事猶推智永師。隋僧變滅等浮云,七十三行墨尚新。閣本重翻鐵門字,圣恩均到石渠人。
惠愛如蘭正吐芽,芳風吹落幾千家。明年催直金鑾殿,龍口飄香看百花。系出拾遺揚馬后,清詞麗句復名家。豈惟草木遭題品,大筆行當判五花。
上高樓,游極目,休向遠云路。縱與云隨,無有覓君處。小塘癡水沉沉,孤丫草徑,都不管、人間趨暮。立寒浦。多情天欲輕陰,解同我凝佇。冥里青絲,想君又重數。我將烈酒千盅,迎風踏醉,都灑遍、千山霧雨。
王門朝并入,官舍暮同歸。子負明經學,予慚竊祿譏。有言猶藥石,相戒比弦韋。念此交期久,嗟時友道非。挑燈頻夜雨,把酒及春暉。不寐緣聽漏,無錢即典衣。茲晨陪祖餞,萬里問庭闈。皆決閩山小,心先越鳥飛。白頭今老大,彩服更光輝。樂意何終極,離歌莫嘆唏。水深鳶跕跕,風急馬騑騑。路黑桄榔暗,林紅荔子肥。到家良愿幸,去國亦瞻依。樓閣云長繞,煙花露未晞。謬隨書殿直,頗覺侍臣稀。細訂涼秋約,重來慎勿違。
璧水江都繼有聲,鄉人尤羨此歸榮。九重云里恩袍爛,三十年前弟子迎。松菊喜歡依舊主,溪山次第入閒行。夜來光節堂前月,更比尋常一倍明。
始見澤腹堅,又聞谷風至。炎熇復能幾,木葉忽巳墜。四序不少停,景物日夜異。思之熱中腸,不遑食與寐。支離如病鶴,顧影獨長唳。黃雀飽稻梁,笑爾垂兩翅。
孤臣久客瘴江邊,惟是相知肯見憐。更有多情王大理,時時遙寄錦云篇。
北游赤山湖,遙望中芙蓉。裁衣贈大姑,大姑舞白鳩。仲姑淥水歌,不共小姑愁。
妙境玲瓏足大觀,奇峰突兀倚高寒。縱教日近長安遠,未必云深蜀道難。策杖神游供好夢,倚天嘯傲侑清歡。千巖萬壑升扶出,一覺希夷眼界寬。
往與凌云山人披虎豹、謁太清,是時東風滿瑤京,綠楊三月聽流鶯。君隨掛席湘江行,予亦騎馬趨承明。手把宮袍厭縛身,卻憶南溟有縱鱗。四年辭海岳,一舉上星辰。逢君卻向凌云下,心上經綸甚瀟灑。半夜清猿四合啼,長松古月照回溪。桃花源上路,一去意都迷。我本凌云峰畔客,何日相從卜其宅。早服還丹生羽翼,共脫朝衣掛青壁。
所事既非主,不歸將若何?門前五株柳,空惹北風多。
富貴仍多憂,貧賤未足卑。靈龜戀泥中,雄雞憚為犧。李斯具五刑,牽犬一何悲。陸機西入洛,聽鶴乃無期。無才足完身,功高跡反危。所以賢達人,未老先拂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