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公琴臺詩三首 二
邦伯感遺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靜者心,千載猶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門何茫茫。
唯見白云合,東臨鄒魯鄉。
邦伯感遺事,慨然建琴堂。
乃知靜者心,千載猶相望。
入室想其人,出門何茫茫。
唯見白云合,東臨鄒魯鄉。
地方長官有感于宓公的遺事,感慨地建造了琴堂。由此可知那清靜者的心境,千年之后仍能遙相呼應。走進室內思念宓公其人,出門卻覺前路茫茫。只看見白云聚合,東邊臨近鄒魯之鄉。
邦伯:地方長官。
靜者:指宓公,他以彈琴治邑,有清靜無為的為政理念。
鄒魯鄉:鄒是孟子故鄉,魯是孔子故鄉,這里泛指文化昌盛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宓公即宓不齊,曾為單父宰,以彈琴治邑而聞名。地方長官建琴堂紀念他,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期望有像宓公這樣賢能的官員來治理地方。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宓公,贊頌其為政之道。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古代賢人的追慕傳統。
平山老柳。寄多少勝游,春愁詩瘦。萬疊翠屏,一抹江煙渾如舊。晴空欄檻今何有。寂寞文章身后。喚回奇事,青油上客,放懷樽酒。知不。全淮萬里,羽書靜,草綠長亭津堠。小隊出郊,花底賡酬閑時候。和薰籌幕垂春晝。坐看蓉池波皺。主賓同會風云,盛名可久。誰云萬事轉頭空。春寓不言中。底問垂楊在否,年年一度東風。憑高慨古,英雄亦淚,我輩情鐘。事業正須老手,清吟留與山翁。
十載京華九日期,帝家園苑醉金卮。今朝郭外尋僧話,坐聽寒泉繞竹籬。
中洞之山天下無,凌虛屹立東南隅。下通八極連蓬壺,羅浮并峙天柱孤。谽岈崆峒森廓郛,窈如老樹盤根株。石樓玲瓏隱真虛,華峰玉井紛芳華。陰陽昏蕩氣候殊,闔辟戶牖旋天樞。上清山人秀清癯,巍峨玉佩芙蓉裾。石門重關守猿驅,仙靈陟降嚴符繻。天帝軫念逋仙徒,香案不供走荒隅。荏苒歲月老且迂,為我小出真隱圖。右溪倫子仙之儒,飄然羽馭凌朝霞。追風躡影行云衢,依棲石室遙為家。采芳擷翠遠踟躕,欲眇下界悲凡區。玉班仙僚集閬丘,喜聞靈境心相孚。何當延佇雙飛鳧,醉餐鳳脯傾遙酥。鏤石紫府持真符,頓令海國成仙都。
二弟送兄返,停車彰義門。車傍有鹡鸰,搖搖復在原。豈為急難故,當由戀孤鶱。羈人滯遠道,游子念故園。纖纖城畔草,聊用藉芳樽。柳條時自短,何以系南轅。鴻鵠絕四海,不顧丘與樊。大鵬徙南溟,斥鴳有遺言。兄乎振六翮,天池共奮翻。
石頭虎踞壯金城,江左仍屯七校兵。樽俎從容多妙略,樓船十萬凈長鯨。
仿佛初開混沌,朦朧未識深遙。諸天影像一時消,只剩槳聲幽窈。世隔何來人語?光生忽現星橋。小銀河上雨瀟瀟,肯把從前忘了?
郡史朝京去,臨流惜別離。銀壺桑落酒,錦軸竹枝詞。雕鶚云霄志,驊騮汗血姿。行當書上考,拜命出丹墀。
當年共剪北山萊,脩竹成陰手自栽。書卷莫教春色老,柴荊肯為俗人開。公能顧我傳新句,我欲留公撥舊醅。悵望南園芳樹底,明年應放小車來。
壽酒今年勝去年,綵衣膝下月宮仙。丈人自有長生訣,子午常朝玉帝前。
長相思,望難期,美人如花隔深閨。輕霜剪澀凝胭脂,青黃碧綠諸色絲,織成鴛鴦心自悲。兩心為一心,明月照秋水。一心成兩心,各懸三千里。昔為比翼鳥,翼折不能飛。今為雙星界河漢,年年夜夜盼光輝。
思君屬秋日,惆悵望楓林。鴻雁暮天遠,芙蓉秋水深。有懷勞夢寐,欲往隔江潯。牛渚聞高詠,因風報好音。
問柳尋花出帝畿,新題留別寫烏絲。何愁浙水無薇蕨,真信嚴光是伯夷。去棹快經霖雨后,計程剛到暮秋時。烏紗白葛嚴州路,祇恐山靈訝到遲。
繁憂中夜起,身世獨茫茫。過眼浮云滅,傷心白發長。荷衣霜意苦,蘭砌露華涼。萬緒誰能理,懷沙欲吊湘。
正是臨危處,深知負罪頻。廷臣皆執法,天子尚垂仁。紫殿紅云近,金河瑞彩新。恩波今浩蕩,終憶借枯鱗。
蘭馥春林,松貞秋坂。匪霜匪風,寧高寧遠。玉華彼川,琛先茲巘。至德綢繆,嘉英繾綣。西周擇才,東京得士。明明大齊,顯允君子。芳華早照,徽聲夙美。如彼招搖,不功而歭。天遙遠漢,日華月麗。彥無沉隱,賢豈幽滯。如蘭斯芬,如花斯蒂。臣實有恭,皇亦有惠。周旦綿邈,漢光遙緬。左右匡弼,朝夕臺鉉。嘉王副茲,聲邁前典。誰奉神軒,匪德無踐。寒林泛月,霜峰淡煙。濁樽湛澹,清調連綿。顧尋出處,中襟閔然。曷為贊仰,敢獻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