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二
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精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
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鳴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
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黃精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
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
鳴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
長镵啊長镵,有著白木的柄,我的一生就寄托你讓我活命。山上大雪紛紛,黃精都沒苗兒,我幾次拉扯短衣,也遮不住小腿。這時只能和你空著手回來,男的呻吟女的悲吟,四壁一片寂靜。嗚呼,第二首歌開始放聲歌唱,鄰里看到我都滿臉惆悵。
長镵(chán):一種長柄的掘土工具。
黃精:藥草名,可食。
挽:拉。脛:小腿。
放:放縱,盡情。
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棄官西行,流寓同谷縣,生活陷入絕境,于是寫下這組《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此時詩人饑寒交迫,處境艱難,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此詩主旨是反映詩人在困境中的悲慘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悲苦濃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杜甫對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對苦難的深刻感受,體現了其詩歌“詩史”的特質。
寒林日暮息車徒,卻得南朝最勝區。廿載不登禪子榻,一宵權作佛家奴。齊梁寂寞名猶是,儒釋紛紜念已無。最是宦心能敗道,羞將束帶問衣珠。
文殊寶騎近如何,一樣呻吟一樣瘥。萬眾慈悲醫老象,何人解道病維摩。
黃昏好放看花船,櫻滿長堤月滿川。遠岸微風歌宛轉,誰家篷底弄三弦。
荷葉圓時初見汝,木犀落后便相疏。秋聲只在庭前樹,分寸陰中好看書。
星星黃發被雙肩,甲子推來近百年。昨日病來猶諱死,教兒忙辦買神錢。
不受塵所濁,應無物與齊。一天秋月爽,千嶂曉云低。汲水瓢堪飲,乘風杖獨躋。超然胸次遠,境勝暢幽棲。
瘦藤扶我陟層岡,遠塔招人到上方。躋勝喜隨雙足健,幽尋翻得一身忙。春生澗壑蒸云暖,露滴松杉染袖香。景物牽詩吟不了,水聲山色意偏長。
人生自沈靜,豈得意非干。宜哉揚執戟,三世不徙官。窮冬無完褐,盡日止一餐。美芹終不獻,晨曝尚馀寒。手種老松樹,蒼然霜雪顏。政爾有佳思,清風吾掩關。
爛熟風光門可閉,閑中著力事能專。十之九日唯荒飲,今與他生悉浪傳。至后群期春旖旎,人前諱說意闌珊。胡為不止軀如葉,一夜霜風吼屋椽。
潮來潮往。百里遙相望。喜見卯君初度揆,好寄海南拄杖。蕭然四壁坡翁。要求黃木無從。受用一般苦味,奉揚千載清風。
第五陘山天下險,經過真為趙人羞。奇兵爭羨淮陰捷,間道誰思廣武謀。綿漫白波車度晚,故關明月角哀秋。太平時節休忘武,請看諸峰似劍矛。
千里暮云山已黑,一燈孤館酒初醒。
定林齋后鳴禽散,只有提壺守屋檐。苦勸道人沽美酒,不應無意引陶潛。
千里長淮共驛船,碧空如水水如天。即今又送還京去,五色龍光近御前。
陽春到處輒回蘇,老去辭榮乃丈夫。已負盛名垂汗簡,只馀清節湛冰壺。歸田早辦歐公錄,賜地應分賀監湖。鶴骨松姿行益健,幽尋不必倩人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