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嘆三首 二
闌風長雨(一作“東風細雨”)秋紛紛,四海(一作“萬里”)八荒同一云。
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禾(一作“木”)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一作“父”)無消息。
城中斗米換(一作“抱”)衾裯,相許寧論兩相直。
闌風長雨(一作“東風細雨”)秋紛紛,四海(一作“萬里”)八荒同一云。
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禾(一作“木”)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一作“父”)無消息。
城中斗米換(一作“抱”)衾裯,相許寧論兩相直。
狂風暴雨,整個秋季都陰雨紛紛,天下四方都被陰云籠罩。牛馬在雨中都難以分辨,渾濁的涇水和清澈的渭水什么時候才能分清。禾苗發了芽,黍穗也變黑了,農夫農婦的情況也沒有消息。城里一斗米就能換一條被子,雙方交易哪還管價值是否相當。
闌風長雨:指秋季的風雨。闌,將盡。長,久。
四海八荒:指天下各地。
去馬來牛不復辨:化用《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形容雨大,看不清物體。
濁涇清渭:涇水濁,渭水清,常用來比喻是非、好壞。
禾頭生耳:指禾苗因雨生芽,卷曲如耳。
衾裯:被子。
直:通“值”,價值。
此詩創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秋天。這一年秋天,關中地區大雨成災,莊稼受損,物價飛漲,百姓生活困苦。杜甫目睹了這一慘狀,寫下了《秋雨嘆三首》,此為第二首。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秋雨成災給百姓帶來的災難。特點是描寫生動,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杜甫詩歌關注社會現實、同情百姓疾苦的風格,具有較高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
畫閣清深碧樹中,時聞鐵馬弄微風。無爭豈復論棋勢,不飲從誰問酒功。依棟巢多來燕子,繞門舟慣集漁翁。晴光一片真宜麥,步屧前榮見遠峰。
西郭先生開草堂,南州高士載壺觴。春回群木秀而野,樂任主人情未央。蠶月雨晴方播種,麥秋風起正條桑。相過半是懸車客,更覺田園興味長。
倚星巖兮望月輪,桂香泛兮蟾光新。仙槎縹緲兮何時至,絳節飄搖兮迥絕塵。公子乘秋兮朝王闕,珩佩交岳兮曳明月。芝作蓋兮蘭作襟,一代君臣共一心。徵書幾托飛霞遠,愿矢卷柯和鳳吟。昴星之精光孔揚,昔年炎漢待之昌。天朝龍起連豐沛,公今輔之續匪常。朗寧一水牂牁接,欲寄幽蘭憑桂楫。望美人兮久不來,秋江極目飛紅葉。
東園北寺非無約,瘦骨禁寒未敢前。寄語驚風并急雪,多情多感況中年。
牛山之木,于彼空谷。悠悠我思,孰云勿谷。牛山之木,欣欣其榮。我有好爵,君子攸寧。木其榮矣,繁霜瘁之。靜言思之,中心愴而。木之瘁矣,益厚其根。我之懷矣,匪善奚敦。
朔方諸將出祁連,宇內軍儲異往年。誰念屯田虛粵嶺,即勤搜粟下閩天。行車粳稻排云集,開府旌旗截海懸。豈是故人長待詔,薄游還愧水衡錢。
平生臭味最相投,方喜同時得退休。正欲從容陪杖屨,從茲蕭散老林丘。高標豈料成千古,遺愛空嗟滿一州。兄弟凋零復無繼,故山誰與我同游。
我家村落依山水,朝暮春風結隊吹。不但江頭魚貫柳,尤其岸上刺生莓。百千萬念歸才好,三四十人夢已灰。猛憶墳荒兼屋賣,便能歸去怎生歸。傭工而食自無魚,固守山中類老狐。究理難窮三段論,怡情久廢八分書。不知小說成家想,得及先生在世無?自笑江郎才已盡,從今把盞共屠沽。
蒙陽昨夜山水泛,平田浩淼更無涯。細觀不減東溟在,秪欠中流一個查。
北戴河東海潮生,北戴河西暮靄平。萬頃波濤天上落,兩丸日月鏡中行。魚蝦小市朝成集,雞犬仙家夜不驚。一片猶留乾凈土,誅茅竊愿了馀生。
日上高山影漸低,萬峰松竹醉如泥。下方相視誰同異,上界分劑有覺迷。短景易從千劫量,遐齡偏與一毫齊。此心知向何人道,我自東行汝自西。
野人得美芹,謂儔千金璆。獻君君弗顧,詎知非君羞。微誠既已達,浩歌還舊丘。本無璞中質,寧冀連城酬。
易象忻逢泰,王春正建寅。梅寒將臘去,椒暖薦時新。地斂收藏義,天開發育仁。百生逢鼓舞,萬類荷陶鈞。曉沐初彈幘,春衣始振塵。登山游寶所,擲地禮金身。谷響歌林鳥,川游在藻鱗。青舒門柳眼,紅破苑桃唇。坐嘯風生籟,行休草薦裀。濁醪嗟中圣,清茗愛怡神。纓冕休勞夢,云山愿卜鄰。慧燈如可續,永矣照迷津。
我自人間來,得瞻神鹿影。千年指一彈,石鹿何時醒?
萬馬不聞嘶,天山雨雪時。旌旗寒色慘,鼓角夜聲悲。漢將雄韜出,戎王敗壘移。捷書星火急,應到鳳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