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羽林行
朝出羽林宮,入參云臺議。
獨請萬里行,不奏和親事。
君王重年少,深納開邊利。
寶馬雕玉鞍,一朝從萬騎。
煌煌都門外,祖帳光七貴。
歌鐘樂行軍,云物慘別地。
簫笳整部曲,幢蓋動郊次。
臨風親戚懷,滿袖兒女淚。
行行復何贈,長劍報恩字。
朝出羽林宮,入參云臺議。
獨請萬里行,不奏和親事。
君王重年少,深納開邊利。
寶馬雕玉鞍,一朝從萬騎。
煌煌都門外,祖帳光七貴。
歌鐘樂行軍,云物慘別地。
簫笳整部曲,幢蓋動郊次。
臨風親戚懷,滿袖兒女淚。
行行復何贈,長劍報恩字。
早晨從羽林宮出發,入宮參與云臺的議事。獨自請求前往萬里之外征戰,不主張和親之事。君王看重年少有為之人,深切接納開拓邊疆的好處。賜予寶馬并配上雕玉的馬鞍,一下子就跟隨萬騎出征。都城門外一片輝煌,為出征者設的餞行帳幕光彩照人,與權貴之家的光彩相互輝映。奏起歌鐘為行軍隊伍助興,而周圍的云物似乎也為離別之地增添了凄慘的氛圍。簫笳聲整齊地在隊伍中響起,旌旗和車蓋在城郊晃動。臨風而立,親戚們滿懷不舍,衣袖上沾滿了兒女們的淚水。遠行之際又能贈送什么呢?只有刻著‘報恩’二字的長劍。
羽林宮:皇帝禁衛軍羽林軍的駐地。
云臺:漢代宮中高臺,朝廷議事之所。
和親:指漢族封建王朝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姻。
開邊:開拓邊疆。
祖帳: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后引申為餞行的帳幕。
七貴:泛指權貴。
歌鐘:伴唱的編鐘。
云物:景物。
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這里指軍隊。
幢蓋:旗幟和車蓋。
郊次:郊外。
此詩創作背景與唐朝時期的邊疆政策和社會風氣有關。唐朝前期國力強盛,統治者有開拓邊疆的意愿,社會上也彌漫著一種尚武、報國的風氣。許多年輕人渴望建功立業,主動投身邊疆戰事。詩人可能是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少年將領主動出征、報效國家的豪情以及離別時的情感。其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在文學史上,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尚武的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精神面貌。
松寮一宿去匆匆,江上回舟趁好風。歸去若逢賢地主,漫云城外有山翁。
我生本是山澤癯,只愛竹林癡讀書。道人相遇說心相,我亦無心更問渠。
相知不相見,相見即離歌。欲吐別來事,逢君醉日多。嚴霜束高樹,落日卷寒波。況此送歸客,其如鄉思何。
官府太平無一事,凝香座上著衰翁。飄搖短棹游方沼,縹緲高樓倚半空。把酒夜深霜落后,吹簫人在月明中。使君笑指梅花說,去歲今年事不同。
詩健如提十萬兵,東坡真欲避時名。須知筆墨渾閒事,猶與先生抵死爭。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
南郭迎天使,東郊詔隱人。壓角舊儀煩閣老,濡毫逋責費公移。
甲第歌鐘動帝州,太君今屬古稀秋。背疑春色還萱草,心結寒盟有柏舟。中夜和丸曾課郢,西山愛日正依劉。元宗剩有中朝彥,梓里親看晝錦游。
膩粉輕黃不用勻,淡煙籠墨弄青春。從來國色無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浮云漂泊共天涯,幾度重陽不在家。芋栗故園憐客夢,茱萸他日憶京華。孤懷秋盡傷裘敝,老態風前任帽斜。卻笑流光催白發,休將佳節負黃花。
艷質泠泠異眾芳,一涵冰鏡照紅妝。稱為姊妹成佳品,想是堯夫愛靜香。小立玻璃晨更媚,高簪琥珀夜猶光。石榴共結同時子,不及春風勝海棠。
紛紛蜂采百花歸,蜜在枝頭竟不知。造物要令甜在后,時人莫訝熟何遲。
又忍西河淚,吾茲敢喪明。烏生馀一子,猿哭只三聲。鞠育勞王母,孩提失所生。蟪蛄空九歲,無命養難成。
鼓聲響答缶聲喧,歌笑聲多日易昏。尚有樂農遺意在,要知此地近中原。
臨流亭館凈無塵,落澗流泉處處聞。半濕半干花上露,飛來飛去嶺頭云。翠迷洞口松千個,白占林梢鶴一群。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風月與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