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盧姬篇
盧姬小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
魏王綺樓十二重,水精簾箔繡芙蓉。
白玉闌干金作柱,樓上朝朝學歌舞。
前堂后堂羅袖人,南窗北窗花發春。
翠幌珠簾鬬弦管,一奏一彈云欲斷。
君王日晚下朝歸,鳴環佩玉生光輝。
人生今日得驕貴,誰道盧姬身細微。
盧姬小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
魏王綺樓十二重,水精簾箔繡芙蓉。
白玉闌干金作柱,樓上朝朝學歌舞。
前堂后堂羅袖人,南窗北窗花發春。
翠幌珠簾鬬弦管,一奏一彈云欲斷。
君王日晚下朝歸,鳴環佩玉生光輝。
人生今日得驕貴,誰道盧姬身細微。
盧姬年紀小小就進了魏王家,她綠鬢紅唇,美如桃李花。魏王的綺樓有十二重之高,水晶的簾箔上繡著芙蓉花。白玉的欄桿,用黃金做柱子,盧姬每天在樓上學習歌舞。前堂后堂都是舞動羅袖的人,南窗北窗迎來繁花盛開的春天。翠幌珠簾中弦管聲交織,一奏一彈,連云朵都仿佛要被樂聲阻斷。君王傍晚下朝歸來,盧姬身上的環佩叮當作響,散發著光輝。人生到如今能這般驕貴,誰說盧姬出身低微呢。
盧姬: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魏王家:指貴族之家。
水精:即水晶。
簾箔:簾子。
羅袖人:指穿著羅衣舞動長袖的舞女。
鬬弦管:指各種樂器競相演奏。
鳴環佩玉:身上的環佩發出聲響。
此詩創作于唐代,當時社會相對繁榮,貴族生活奢靡。詩人可能是看到貴族家中歌姬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展現貴族的富貴生活和歌姬命運的轉變。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盧姬進入魏王家后的驕貴生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通過鋪陳手法展現宮廷奢華。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種生活風貌和人們對富貴生活的某種態度。
爨下得馀薪,便可歌南風。參差長路鐸,鼓樂俄相同。一棄一流落,悠然會天工。始知盛衰際,遇與不遇中。風清月正好,爽晤聊從容。豈意接心期,賞嘆如云龍。千載瞬息爾,轉盼歸虛空。何適非適然,神交付冥鴻。
火能勝水,火不勝水,其火遂滅。水能從火,水不從火,其水不熱。夫能制妻,夫不制妻,其妻遂絕。妻能從夫,妻不從夫,其妻必孽。
好云停屋角,初月上浮圖。坐聽一聲雁,庭空秋有無。
秦中秋盡法星殘,祋祤城頭黯淡看。從此柏臺烏不住,白楊風色四時寒。抗手輶軒西入秦,藍田玉折竟成塵。蛾眉班上應愁看,鴻雁行中少一人。游子魂無憶故鄉,一身天地任茫茫。車前素旐悠揚去,猶帶西臺御史霜。莫怪休文減帶圍,由來仙骨不勝衣。孤山一片梅花月,可是能騎鶴背歸。
泛綠偎紅消永夜。佳節團圞也。羅薄未更衣,霧影云容,花氣穿窗罅。冰紋窈窕枝低亞。萬里清光瀉。扶醉話西風,天上人間,秋色平分乍。
萬蠶食葉蠶聲酣,三條紅燭光炎炎。忽然大聲出鄰屋,偷窺有客掀襽衫。狂吟高歌徹屋瓦,兩日虎視方眈眈。此人豈容交臂失,闖然握手驚雄談。問名識是將家子,《金版》、《玉匱》素所諳。是時發策問兵事,胸中武庫胥包含。我方掀簾促膝坐,昂頭有月來屋檐。此人此月此樓豈可負此夕,輒邀吾友同追探。巍巍明遠樓,高插南斗南。鉦聲鼓聲宵戒嚴,我來不避官吏嫌。躡衣徑上梯百尺,憑欄要到塔七尖。天風吹衣怕飛去,汝我左右相扶攙。織云四卷天不夜,空中商懸圓明蟾。沈沈矮屋萬行瓦,昨者煮海今堆鹽。回頭卻望望東海,濛濛煙氣團蔚藍。其馀人家億萬戶,水波不動澄空潭。三更夜深風露重,下士萬蟻齊黑酣。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只照人兩三。雖然無肴無酒不得謀一醉,猶有驚人好句同掀髯。別來此月幾圓缺,三人兩地同觀瞻。匆匆三年忽已過,秋風重磨舊劍鐔。羊城相見執手笑,追述往事言呢喃。男兒竟作可憐蟲,等此蓄縮纏窠蠶。少珊少珊我且與汝共登越王之高臺,白云往來駕兩驂。試尋黃屋左纛舊霸業,陰符發篋溫韜鈐。不然泛舟南海南,乘風破浪張長帆。要借五十犗鉺釣此臣鰲去,刳腹臠肉供口饞。使君于此自不凡,何苦徒作風月談。要搏扶搖羊角直上九萬里,埋頭破屋心非甘!噫嘻乎,埋頭破屋心非甘!
白面書生為國憂,奮隨驃騎出邊頭。此行不羨封侯樂,但愿輕身雪□仇。
一榻殘書兼旅思,半窗鐙火與疏鐘。靜看六代江南志,坐盡維揚夜雨濃。
本非高蹈掛朝冠,自是危途舉足難。世上十年人不識,山中五月夜猶寒。感風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牽率親朋致嘉惠,時危敢作等閒看。
手疏連封乞引年,夢魂先繞八壺巔。云莊歲晚還移竹,蘭水風清欲放船。遠別無緣臨潞渚,獨游何意向秦川。老臣去國丹衷在,指點星河幾廢眠。綠野依然一草亭,焚香讀易意醒醒。九重殊遇憐衰白,八座高名照汗青。道在行藏敦士習,身猶矍鑠訝仙靈。煙霞舊侶他年約,拄杖臨滄再勒銘。
旱潦災荒實可憂,頻將水利細推求。浚源豈特通舟楫,高下農田得有秋。
今夜中秋月,清光滿太空。乾坤同覆載,故舊各西東。馀事皆身外,浮生亦夢中。惟憑一杯酒,酬此桂花風。昔聞天柱樂,今慨庾樓空。玉字青冥上,銀橋碧漢東。舞庭鸞繞側,搗藥兔居中。桂子飄香處,憑闌立下風。
船頭月午坐忘歸,不管風鬟露滿衣。橫玉三聲湖起浪,前山應有鵲驚飛。
濁酒當筵泛一卮,胸懷磊落共襟期。今君橐筆天涯去,勞我江鄉多夢思。
溫公天下士,百計興艱危。大廈勢已傾,意欲一木支。功名等山岳,德澤均雨露。奈何談笑間,而取鬼神怒。鬼神豈不鑒,忠義當扶持。一見亦何傷,冥路俄與期。似非理所安,端恐數應盡。邂逅不可逃,紛紛遂為信。孔子昔有言,既敬亦須遠。三復而三思,臨風更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