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變行路難
向晚橫吹悲,風動馬嘶合。
前驅引旗節,千重陣云帀。
單于下陰山,砂礫空颯颯。
封侯取一戰,豈復念閨合。
向晚橫吹悲,風動馬嘶合。
前驅引旗節,千重陣云帀。
單于下陰山,砂礫空颯颯。
封侯取一戰,豈復念閨合。
傍晚時分橫吹曲聲悲愴,風聲和馬嘶聲交織在一起。軍隊的前驅引導著軍旗和符節,重重戰陣如烏云般環繞。單于從陰山而下,沙礫在風中颯颯作響。要想封侯拜相只需一戰之功,哪里還會再掛念家中的妻子。
向晚:傍晚。
橫吹:古代的一種管樂器,這里指橫吹曲,多為軍中馬上所奏。
旗節:軍旗和符節,是軍隊的標志。
帀(zā):環繞。
單于: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
閨合:指婦女居住的內室,這里代指妻子。
此詩屬于雜曲歌辭,這類作品多反映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戰爭題材。在古代,邊疆戰事頻繁,很多文人會創作此類詩歌來反映戰爭生活和戰士們的精神風貌。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心境難以確切知曉,但大致是在邊疆戰事不斷的時期,詩人有感于戰士們的生活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戰爭場景和戰士的豪情。其特點是氛圍營造出色,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這類邊塞戰爭題材的詩歌豐富了古代詩歌的內容,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世界。
江皋晴日麗芳華,翠竹疏疏映白沙。路轉忽逢沽酒客,眼明惟見滿園花。望中景助詩人趣,物外春歸釋子家。向晚卻尋芳草徑,夕陽流水繞村斜。
英年兼令質,秋水映娟娟。才行諸昆重,詩書累代傳。一朝隨化物,萬事逐浮煙。聽話臨終意,何人不愴然。
名字傳輿志,風流欠畫圖。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棲烏。
道眼看來透幾層,斯文未語意先承。詩傳肺腑慚康節,病對膏盲得子陵。交誼話深連日雨,旅懷書破幾宵燈。醫人醫國吾何敢,自笑從前三折肱。
記得空林曾見汝,當時月在瑤階。一聲嬌笑影先來。純情珠乍吐,稚面蕊初開。恩信識當生死際,渾然忘卻形骸。素襟只與小青偕。所懷元自潔,盡管讓人猜。
金鴨香消夏日長,拋書高臥北窗涼。晚來驟雨山頭過,梔子花開滿院香。
一塢千株杏,春來喜著花。托根真得所,生意自無涯。鸐背沾紅雨,鶯聲隔綵霞。幾時林下去,相對飯胡麻。
日出東旸谷,赤若赤瓊轂。日入西虞淵,赪若赪玉盤。空中日稍定,團團黃金鏡。南陸令我暖,北陸令我寒。寒暖嗟自可,為汝銷朱顏。但見日出入,不見日后先。長歌出入歌,起我長恨端。
詔舉循良吏,時資撫字功。人情平易看,治道古今同。綠野新耕盛,潢池舊習空。便應君課最,名姓御屏中。去路連崇嶺,扁舟上漲濤。不違將母愿,敢嘆獨賢勞。境靜歸鳧雁,庭空長艾蒿。不妨頻拄頰,千里寄風騷。
平生師友與君同,白首無成愧義公。血化不曾披宿草,心喪何處哭長虹。門生嗚咽休吹笛,弟子摧頹罷執弓。野史相將多作傳,兩家傳信表孤忠。
山川滌滌野如焚,幾處憂惶望作云。富室未須欣獨飽,蓋藏難獻犬羊群。
趙女擪鳴琴,邯鄲紛躧步。長袖曳三街,兼金輕一顧。有美獨臨風,佳人在遐路。相思欲褰衽,叢臺日已暮。
晨出薊北門,顧望黃金臺。高臺亙層云,照耀五城開。駿骨沒已久,昭王安在哉。驅馬往從之,中涓難為偕。臺下誰家子,骎骎逝龍媒。金鞭搖白日,玉蹄起紅埃。躑躅霸圖盡,驅馳王運回。懷思不能去,日夕悲風來。
灝氣沖融結紫霞,獨凝孤島向天涯。琪林自列三株樹,銀漢應通萬里槎。狐徑榛溪非昨日,井窺蝸角是誰家。峰頭易識云衢路,競長星榆滿次花。
絳囊顆顆隱珠胎,不向風塵馳騎來。自劈凝脂沉碧水,大秦明月掌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