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 古離別
違別未幾日,一日如三秋。
猶疑望可見,日日上高樓。
惟見分手處,白蘋滿芳洲。
寸心寧死別,不忍生離愁。
違別未幾日,一日如三秋。
猶疑望可見,日日上高樓。
惟見分手處,白蘋滿芳洲。
寸心寧死別,不忍生離愁。
分別還沒幾天,卻覺得一天就像過了三年。還心存幻想能見到對方,于是天天登上高樓遠望。只看到分手的地方,白色的蘋草長滿了芬芳的小洲。心里寧愿承受死別之痛,也難以忍受這生離的哀愁。
違別:離別。
一日如三秋:一天像過了三個秋天,形容時間過得極其緩慢,出自《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白蘋:一種水生植物。
寸心:指心,古人認為心的大小如方寸,故稱。
此詩創作于古代,當時人們生活中離別場景常見,交通不便、通訊困難,離別后難以相見。詩人或許是有感于自身或他人的離別經歷而創作,以表達離別帶來的痛苦和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離別之苦,特點是情感濃烈、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古代離別題材詩歌的常見風格,以簡潔語言傳達深沉情感。
笑密庵巧,喜松源拙,掃臨濟喝,折德山棒。自謂不躡前脩,又道拋三放兩。自謂無法與人,又道開口不在舌頭上。
暮云斂碧,對晚英、凄涼自整危冠。塵恥虛罍,客驚秋病,今朝醉也應難。怨懷怎寬。正戰場、花發霜前。更堪悲、倦蝶歸來,褪香空繞短籬寒。水吊古臺殘照,剩南園一角,喚盡哀蟬。紅葉霜多,黃昏愁重,年時曾費吟箋。餞秋畫船。夢櫓聲、猶照嬋娟。問西風、暗老珍叢,幾人持淚看。
半繞繩床付總持,獨龍岡上舊全提。龍門千仞無留客,雨過大峨山畫眉。
鐘聲猶傍寺,海氣已驚心。地是人間盡,云從此路深。風波供旅思,島嶼憶秋林。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荒莽殘唐寺,前通霸越江。茭蘆私井稅,鐘鼓助舂撞。大壑容漁戶,殘碑寄石幢。好山三四十,浮入兩僧窗。
風光最憶家鄉好。柳岸荷塘一望遙。遠山如黛水聲驕。欣晚照,霞彩上襟袍。
東去京華總及春,青袍如舊榜名新。詩篇好誦詞流口,先澤猶存帝里民。祿閣分燈元漢裔,黃梅傳缽自江濱。溧陽學士聞聲久,曾向人前問野人。
鴉片迷人奈若何?中原流毒百年多。眠床便作吹簫客,煙室爭為安樂窩。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無綠,寥寥天宇空。陰陽不停馭,貞脆各有終。汾沮何鄙儉,考槃何退窮。反志解牽局,無為尚勞躬。美人奪南國,一笑開芙蓉。清鏡理容發,褰簾出深重。艷曲呈皓齒,舞羅不堪風。慊慊情有待,贈芳為我容。可嗟青樓月,流影君帷中。
秋山過雨后,一望有云連。水落歸前港,村深出暮煙。疾風憎木葉,白月漾江天。景物堪幽賞,車塵自可憐。
吳閶何地布黃金,海涌峰頭綺殿臨。多寶散光搖劍壑,眾香和梵出旃林。笙歌總入聲聞道,花月終歸止觀心。共指點頭巖下石,無生曾悟去來今。
不須悵惘賦陽關,鄉誼詩緣抵萬言。若得清交真似水,年年相憶似浩川。
高柳藏山寺,雜花綴水濱。青溪六七里,白帢兩三人。鐘釜蚊?過,煙霞鹿豕鄰。箕踞亦是禮,何必取冠巾。
仙源靈液蓬壺境,碧杜紅蘅慵照影。美人來時寒谷春,美人去后溫泉冷。
飯罷茶來手接時,個中日日是真機。建溪顧渚君休問,冷暖如魚只自知。睡蛇纏繞黑甜時,棒喝全提落鈍機。管取一甌先著到,三更日出有誰知。魚鼓才休客至時,摸頭元是最先機。不須吸盡西江水,一滴曹溪味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