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凌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日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凌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日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唐朝東北邊境戰事頻起,將軍離家去征討殘敵。男子漢本就看重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天子對出征的將領格外賞識。軍隊鳴金擊鼓地開赴山海關,旌旗連綿不斷飄揚在碣石山間。校尉緊急傳遞文書飛過浩瀚沙漠,單于的獵火照亮了狼山。邊境山川蕭條一片,胡騎來勢兇猛如暴風驟雨。戰士們在前線拼死作戰,生死各半,將軍們卻在營帳中欣賞美人歌舞。深秋的大漠,塞外的野草已經枯萎,落日下的孤城,戰斗的士兵越來越稀少。將領受到皇恩常常輕敵,戰士們在關山苦戰,仍未能解除重圍。身披鐵甲的士兵長期戍守邊疆,家中的妻子一定在離別后傷心哭泣。少婦在長安城南愁腸欲斷,征人在薊北只能徒勞地回首故鄉。邊境的狂風難以越過,遙遠的邊疆一片蒼茫,還有什么呢?戰場上的殺氣三天化作了戰云,寒冷的夜里,刁斗聲不斷傳來。士兵們相互看著白刃上鮮血淋漓,他們為國捐軀豈是為了個人功勛。您難道沒看到沙場征戰的痛苦,至今人們還懷念著英勇的李將軍。
漢家:漢朝,這里借指唐朝。煙塵:代指戰爭。
橫行:縱橫馳騁,奮勇殺敵。
賜顏色:給予厚遇,賞識。
??(chuāng)金伐鼓:敲鑼打鼓。??,撞擊。金,指鉦一類銅制打擊樂器。
榆關:山海關。
逶迤(wēi yí):蜿蜒曲折。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
校尉:武官名。羽書:緊急軍事文書。瀚海:沙漠。
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獵火:打獵時燃起的火光,這里指戰火。狼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憑凌:仗勢侵犯。
半死生:死生各半,傷亡慘重。
窮秋:深秋。
鬬兵?。鹤鲬鸬氖勘∩佟?/p>
恩遇:皇帝的恩寵知遇。
鐵衣:指代身著鐵甲的士兵。
玉箸(zhù):比喻思婦的眼淚。
城南:長安城南,為住宅區。
薊北:唐薊州在今天津市薊縣,這里泛指東北邊地。
邊風:邊境的風。
絕域:極遠的地方。
陣云:戰云。
刁斗:軍中夜里巡更用的銅器,白天可做飯。
死節:為國捐軀。
李將軍:指漢朝李廣,他能征善戰,愛護士兵。
此詩約作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當時,御史大夫兼河北節度副大使張守珪的部將在和契丹作戰中打了敗仗,張守珪卻隱瞞敗績,謊報戰功。高適從薊北歸來,寫了這首詩,對邊塞軍中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邊塞戰爭的殘酷和軍中苦樂不均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場面壯闊,情感深沉,對比鮮明。它是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后世邊塞詩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秋日并州路,黃榆落故關。孤城吹角罷,數騎射雕還。 帳幕遙臨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淚,烽火起云間。
遠戎兵壓境,遷客淚橫襟。烽堠驚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憐牛馬走,未識犬羊心。一月無消息,西看日又沉。
眾里識中散,野鶴自昂藏。螢窗雪屋十載,南國秀孤芳。河漢胸中九策,風雨筆頭千字,畫省姓名香。文采黑頭掾,輝映漢星郎。怕山間,猿鶴怨,理歸*。人生幾度歡聚,且莫訴離腸。休戀江湖風月,忘卻云霄閶闔,鴻鵠本高翔。笑我漫浪者,丘壑可徜徉。
江南十月春風早。見枝上、梅英小。愛日初升清霧曉。繡筵中啟,星圖高掛,膝下斑衣燒。 今年獻壽多歡笑。弄玉新將二雛好。此曲尊前何所禱。十分康樂,十分強健,一樹壯棒老。
早年登此樓,退想不勝愁。地遠二千里,時將四十秋。 邅迍多失路,華皓任虛舟。詩酒雖堪使,何因得共游。
山勢南來水北流,水邊城過倚山丘。 野人撩亂迎天使,官渡縱橫系客舟。 萬里嚴程沙塞遠,千年遺事簡編留。 兼葭兩岸風瀟瑟,又送寒聲報早秋。
綠野草鋪茵,空山雪積銀。 四時常覺冷,六月不知春。 白發添衰鬢,青袍戀老身。 到家論往事,駭殺故鄉人。
鬢邊一點似飛鴉。休把翠鈿遮。二年三載,千攔百就,今日天涯。 楊花又逐東風去,隨分入人家。要不思量,除非酒醒,休照菱花。
晚煙輕拂亂山橫,落日才收月已明。 萬頃孤光低闊野,一天寒色帶疎星。 交情要與秋容淡,攜手難禁夜氣清。 慣識醉中風月好,不知風月更宜醒。
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垂帶布衣輕。 誰能世路趨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將軍在重圍,音信絕不通。 羽書如流星,飛入甘泉宮。 倚是并州兒,少年心膽雄。 一朝隨召募,百戰爭王公。 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東。 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 汗馬牧秋月,疲兵臥霜風。 仍聞左賢王,更欲圖云中。
漢土西看白日昏,傷心胡虜據中原。 衣冠誰有先朝制?東海翻然認故園。
幾載滄江夢,此夕復經過。雙臺雙峙如畫,空翠滴晴波。不是先生高節,激起清風千古,漢鼎復如何。矯首望天際,煙樹翠婆娑。危樓下,數不盡,去帆多。人人驚肉生髀,卻日欲揮戈。誰識磯邊泉石,別有壺中天地,煙雨一青蓑。自笑亦華發,三嘆吊巖阿。
襟韻何如,文雅風流,王謝輩人。問傳家何物,多書插架,放懷無可,有酒盈樽。一詠一談,悠然高致,似醉當年曲水春。還知否,壯胸中萬卷,筆下千軍。 門前我有佳賓。但明月、清風更此君。喜西廬息駕,心間勝日,東皇倚杖,目送行云。聞道君王,玉堂佳處,欲詔長楊奏賦孫。功名看,一枝丹桂,兩樹靈椿。
道為詩書重,名因賦頌雄。禮闈曾擢桂,憲府既乘驄。 流水生涯盡,浮云世事空。唯馀舊臺柏,蕭瑟九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