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辭 走馬引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
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
朝嫌劍光靜,暮嫌劍花冷。
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
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
朝嫌劍光靜,暮嫌劍花冷。
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我有一把離鄉時帶的劍,玉般的劍鋒仿佛能截斷云朵。那在襄陽騎馬馳騁的游子,意氣風發,自帶春意。早上嫌劍的光芒不夠閃耀,傍晚嫌劍的寒光不夠凜冽。只知道持劍指向他人,卻不懂得用劍來審視自身。
辭鄉劍:離開家鄉時所帶的劍。
堪:能夠,可以。
走馬客:騎馬出游的人。
劍花:劍的光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在襄陽等地游歷之時。當時社會或許較為安定,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游歷四方,展現出豪邁的意氣,詩人借此詩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襄陽走馬客對劍的態度,諷刺那些只知向外追求、不知自我反省的人。其特點是意象鮮明,寓意深刻,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野寺移樽木葉蒼,南山佳色對重陽。閑階坐愛莓苔靜,深院時聞松桂香。豈有參軍來落帽,偏宜陶令與傳觴。今朝不費天涯目,此地登高近故鄉。
嗟我來京師,歷歲已逾七。忝職在憲臺,旦夕靡遑逸。激揚乏長材,獻納愧涼德。慈親在高堂,鶴發逾七帙。一子侍晨昏,頃刻難離側。隨官缺僮仆,干蠱鮮子侄。去秋邵婿來,旅邸勤顧恤。公退問安否,朝參候出入。翁婿情怡愉,駒隙半載及。尋蒙圣主恩,憫念慎厥職。循例授敕詞,父母亦褒錫。光寵被一門,存沒咸感激。顧予系于官,省拜殊未得。婿今捧敕還,戒行將有日。制冠與服帶,官貧莫能飾。聊以備禮文,孝心徒惻惻。惟時屬仲春,陽回冰凍釋。輕舟發潞河,涉遠宜謹飭。到家當盛夏,薰風長群物。喜氣溢廷幃,榮耀生里域。俯仰期報稱,鼓舞歌帝力。父兮盡慈愛,臣則效忠赤。子弟敦孝敬,耕稼給徭役。能不忝厥生,永以保貞吉。
南枝花白北枝紅,紅是秦中白越中。辛苦鴛鴦飛萬里,今宵始宿庾關東。
聞有古圣人,端居在深宮。不窺牖而見,不屬垣而聰。借問何能然,秉要而執中。使人目為視,人見我不矇。使我耳為聽,人聞我不聾。豪末顯泰山,細響應宏鐘。讒邪無由進,明極生至公。天下遂太平,八荒樂融融。無為而致治,垂拱何雍容。后王竭耳目,萬事必親躬。精神固有限,事物來無窮。應接既不睱,視聽勢自慵。十言愿一語,何況偶復重。旁人知其意,有聞匿不通。無視以為明,無聽以為聰。厭聞逆耳言,枉受人欺蒙。陳力就列士,無由訴曲衷。委曲唯諾徒,優為仕代農。日日親萬幾,見聞盡平庸。其身誠甚勞,于事乃寡功。古今志豈異,效果何不同。皆由取道殊,所向遂西東。寄言圖治人,堯舜可為宗。
天入南郊白,云連朔野昏。弼臣開盛府,殤虜哭新魂。聞道通軺傳,何當拜寢園。荒寒歲將晚,愁絕更堪言。
繼旦何須秉燭前,消憂石閣赤霞天。騰云銅馬窺千里,照海皇旌復十年。欲禱神宮鐘已寂,偶棲古棧客難眠。詩魂夜半無吟處,海畔鷗聲日未偏。
京塵相值各匆忙,誰信閑人日月長。爭葉蠶饑鬧風雨,趁虛茶懶斗旗槍。林中晚筍供廚美,庭下新桐覆井涼。堪笑山家太早計,已陳竹幾與藤床。
小冢輕風舞紙錢,斜陽漠漠草芊芊。非關榆柳無新火,總為人家不禁煙。
高堂信逆旅,懷業理常牽。玉匣方委櫬,金臺不復延。挽聲隨徑遠,蘿影帶松懸。詎能留十念,唯應逐四緣。
日淡長林鳥欲棲,試題名姓覓招提。自憐五馬驅馳遠,肯訝群僧出迓遲。溪近水云穿牖戶,霜深楓葉擁墻埤。十年紫陌紅塵遍,卻笑于今說息機。
行行古道問仙蹤,驢背馱來睡眼矇。莫道仙緣非易結,仙鄉今在睡鄉中。
古者重力田,自信無所疑。陽城猶畏人,奚比歷山時。南陽終勿出,豈維帝者師。外瞻內且嗇,名實恒相虧。況我巢居子,只有食與衣。無衣終歲寒,不食一日饑。饑寒頻叩門,不如苦耕犁。人生貴微尚,手足匪所私。吾道無所為,百慮捐耒耛。此意慚農夫,農夫當胡為。
天生兩奇絕,越地多群山。萬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顏。窈窕精神緩,悠然體態閑。笑擁丹唇臉,皓齒出其間。一召起閭里,句踐扼雄關。伐謀應得志,西浙徑親攀。鐵甲乘潮渡,黃池兵未還。
煖爆花巖日,晴眠蘚石煙。
人生鼎鼎百年中,三十功名事尚空。留得精神沒用處,寒窗不免學雕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