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 晉朝饗樂章 群臣酒行歌 三
令節陳高會,群臣侍御筵。
玉墀留愛景,金殿靄祥煙。
振鷺涵天澤,靈禽下樂懸。
圣明無一事,何處讓堯年。
令節陳高會,群臣侍御筵。
玉墀留愛景,金殿靄祥煙。
振鷺涵天澤,靈禽下樂懸。
圣明無一事,何處讓堯年。
在美好的節日里舉行盛大宴會,群臣陪侍在皇帝的筵席旁。宮殿的臺階上留存著美好的光景,金殿中彌漫著祥瑞的煙霧。賢才沐浴著天子的恩澤,如同靈禽飛下樂器架。圣明的君主治理下天下太平,與堯帝的盛世相比也毫不遜色。
令節:美好的節日。
陳:舉行。
御筵:皇帝的筵席。
玉墀:宮殿前的臺階,用玉石裝飾,借指朝廷。
愛景:美好的光景。
靄:彌漫。
振鷺:比喻賢才。
天澤:天子的恩澤。
靈禽:指鳳凰之類的神鳥,這里象征祥瑞。
樂懸:指懸掛的鐘磬等樂器。
堯年:指堯帝在位的時期,古人認為是太平盛世。
此詩為晉朝宮廷宴饗時所唱的樂章。晉朝統治者為了彰顯國家的繁榮昌盛、君主的圣明,在宮廷宴會等場合創作了這類歌辭,以營造莊重、祥和的氛圍,歌頌統治。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君主圣明和國家太平。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意象祥瑞,充滿了對朝廷的贊美。在文學史上,這類郊廟歌辭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反映了當時宮廷的禮儀和文化。
乙巳暮春天,端居忽愴然。
一名傷圣祖,三榜作遺賢。
我自空彈指,君誰可比肩。
何由銷此恨,獨坐落花前。
功名早歲立艱難,今日堪銷費百般。
婢仆出來皆會樂,兒童生下便為官。
實封萬戶方應足,密賜千金旋已殘。
輟坐棠間慚豹略,莫嫌拘束動嗟嘆。
主上求人鎮大藩,桂林雖遠莫嗟嘆。
薛能嘉樹非真命,韓愈潮陽是謫官。
甘雨將沾蠻草潤,仁風先掃瘴煙殘。
龍鐘不得相隨去,愿寄州圖枕石看。
紫詔征黃下碧虛,棠郊人送去何如。
深宜我后尊三老,未許伊川學二疏。
到想煙霞侵幾杖,行愁花雨濕圖書。
歸期野客難陪從,空有吟魂逐后車。
出入宮闈侍從官,再過林下信溫顏。
朝天駐足因臨水,馳驲回頭入望山。
捧詔正當趨桂殿,寄詩那忽到松關。
老來詩思尤枯竭,莫怪陽春不旋還。
麗春園甲召公城,池想游魚恨至清。
一簇樓臺如畫出,數群鷗鷺似家生。
芰荷香里垂綸坐,楊柳陰中把卷行。
不領管弦唯靜憩,相門年少有高情。
入居蘭省歸群望,出守薄關自圣知。
清禁乍辭仙漏遠,白樓閑上彩牋隨。
伯夷廟下停金勒,大舜門中亞繡旗。
遙想雄藩多少境,祇應公暇遍留詩。
白發朱衣好寫真,鹓行佐幕異常倫。
勘書幾見招閑客,斷案常思出罪人。
棠樹政聲僧說遠,蘇臺實錄世傳新。
仍知公退無余事,惟祇焚香禮北辰。
鳳蹕出重城,宸游順物情。
檻花紅蕊盛,苑樹綠陰成。
雨過池塘靜,風來殿閣清。
樂和堯酒滿,千載樂升平。
年少老成人,林間訪我頻。
文雖如貌古,道不似家貧。
題柱寧慚祖,干時不為身。
鰲山將首冠,莫嘆尚沉淪。
運使幽人酷暑時,江邊林下兩何為。
信旗君逐舟車動,懶架吾隨枕簟移。
繡袂幾經梅雨灑,葛衣一任竹風吹。
蜀山淮甸棠郊外,早晚相逢豁所思。
居喪貧御史,家近亦難歸。
卻恐詔起復,如何贖繡衣。
仆夫潛去盡,親友頻來稀。
惟有劉東觀,時時扣掩扉。
遙思錦水會荀陳,共指棠郊憶臥云。
青眼雖然蒙望我,丹心不覺恨輸君。
離情杳杳三千里,老病厭厭八九分。
唯待急征同赴闕,一時得見向溪??。
貧居勝富貴,況復是貧游。
前路誰青眼,高堂母白頭。
秦山晴望好,隴水夜聽愁。
早作歸寧計,逢歡莫滯留。
閑離錦帳帶紗巾,誰從東郊訪隠淪。
舊在幕中珠履客,新游門下羽衣人。
掃苔雖是開三徑,采蕨何繇致八珍。
太史還應怪躔次,郎官星犯客星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