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 享文敬太子廟樂章 登歌
歌以德發,聲以樂貴。
樂善名存,追仙禮異。
鸞旌拱修,鳳鳴合吹。
神聽皇慈,仲月皆至。
歌以德發,聲以樂貴。
樂善名存,追仙禮異。
鸞旌拱修,鳳鳴合吹。
神聽皇慈,仲月皆至。
歌聲憑借德行而發,樂聲因雅樂而珍貴。喜愛善德美名留存,追慕仙人禮儀不同。鸞鳥裝飾的旗幟環繞排列整齊,鳳凰般的鳴聲與吹奏聲相合。神靈聆聽皇帝的慈愛,仲月之時都會降臨。
德發:憑借德行而發出。
樂貴:因雅樂而珍貴。
樂善:喜愛善德。
追仙:追慕仙人。
鸞旌:飾有鸞鳥圖案的旗幟。
拱修:環繞排列整齊。
鳳鳴合吹:像鳳凰鳴叫般的吹奏聲相互應和。
神聽:神靈聆聽。
皇慈:皇帝的慈愛。
仲月:指每季的第二個月。
此詩為祭祀文敬太子李謜而作。李謜是唐順宗李誦之子,早逝后被追贈為文敬太子。在祭祀他的廟中演奏此樂章,以表達對他的追思和敬意,當時的社會環境注重禮儀和對皇室宗親的尊崇。
這首詩是祭祀樂章,主旨是祭祀文敬太子。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肅穆,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郊廟祭祀文化和樂章創作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詩辭謝子過推尊,身病還來夢里親。無欲便為醫病藥,有言聊寄寫心琴。浴沂想見千年興,執手誰憐十二春。惟問山扉終日掩,足音空谷是何人。
絕頂登臨日漸曛,僧歸林外觸煙氛。千峰低揖如迎客,一寺高標半宿云。海障晴霞光濯錦,樹來倦鳥影成群。山靈許我塵喧避,不斷泉聲飽聽聞。
家住鄞江上,作藩閩海涯。旬宣有馀暇,公退足委蛇。竹秉歲寒操,石含大古姿。高齋坐相對,無忘武公詩。
昔我遠行役,相送江之湄。今我遠來歸,相迎郊之圻。念此經時別,感彼舊顏移。言笑方未已,涕淚忽沾衣。短短百年內,安得常乖離。今會已非昔,后會復殊茲。愿言共攜手,永踐寒歲期。
歲德自臨星紀次,文明先麗祝融宮。飛翚翼翼含朝旭,駢榭融融散景風。綠野未宜歸晉國,錦堂吾欲寄韓公。鄴侯秘籍由來盛,應許迂儒杖履從。
天涯夜久起風埃,細雨春芽逐夢開。夢里寒櫻嬌欲死,漠然飄粉到輕灰。
東京望重兩并州,遂有汾陽整綴旒。翁伯入關傾意氣,林宗異世想風流。君家舊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頭。莫倚西齋好風月,長隨三徑古人游。
自入開平道,西風一夏涼。饑駝鳴石磧,老馬放沙場。霧起連山黑,塵飛障日黃。不因親扈從,安得到氈鄉。
道逢酒舍定遲回,無奈詩篇費剪裁。忽得好風還自喜,那知細雨隔溪來。
阿母不嫁女,阿母故相惱。教作繡鴛鴦,鴛鴦是何鳥。
末路解繩跡,少年多俠游。生能學周處,吾豈厭曹丘。十日丹陽酒,三江白版舟。故園無限淚,黯淡不成收。
桴鼓息荒村,袯襫盛南畝。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公臥百尺樓,馀子可下瞰。我每奉談麈,汲古得深探。身外皆為馀,此道要無憾。從渠梅雨天,陰晴遞明暗。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發深藏,林立驚滿屋。我亦苦嗜此,一見下風伏。何當載而歸,妙策三十六。堂下列絲竹,堂上娛佳賓。相看夜未艾,樂此笑語真。風流今屬公,我輩但逡巡。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時春。
禮既升,樂以愉。昭序溢,幽饗馀。人只鬯,敬教敷。神光動,靈駕翔。芬九垓,鏡八鄉。福無屆,祚無疆。
風動香飄十二欄,雨中相對一尊殘。玉容莫向黃昏斂,正欲攜燈醉后看。
馬蹄如水朝天去,冷落朝云。心事休論。蘸甲從他酒百分。不須更聽陽關徹,銷盡冰魂。惆悵離樽。衣上馀香臂上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