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五十七首 其四○
迅雷不及掩耳,下樁要在急水。
水深樁腳若長,耳畔雷聲四起。
拈起拄杖為他中下,上上人來放過不打。
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孫千世為神仙。
迅雷不及掩耳,下樁要在急水。
水深樁腳若長,耳畔雷聲四起。
拈起拄杖為他中下,上上人來放過不打。
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孫千世為神仙。
迅猛的雷聲讓人來不及捂耳朵,打下木樁要選在湍急的水流處。如果水很深那樁腳就要長,這時耳邊就會雷聲四起。拿起拄杖為他下樁,要是上等的人來了就放過不打。就像當年秦人進入桃花源后,子孫千世都成了神仙。
迅雷不及掩耳:形容速度極快,讓人來不及反應。
下樁:可理解為打下根基等意思。
急水:湍急的水流。
秦人:指《桃花源記》中進入桃花源的人。
桃花源: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一個與世隔絕的美好地方。
《頌古五十七首》為宋代僧人釋道昌所作。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僧人常以詩歌形式表達禪理和感悟。此詩可能是釋道昌在日常修行或對禪法的思考中創作,旨在通過形象的比喻和典故傳達禪學的道理,引導人們對修行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首詩主旨在于傳達一種行事要果斷迅速,同時又有對超脫世俗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用生動的比喻和典故來表達禪意,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宋代禪宗思想的傳播和表現形式。
山中法雨洗繁華,何似當年帝子家。誰可從容如釋子,口持戒律賞名花。梵音國色兩宜人,一世相看幾度春。但祈眾芳心緒好,不耽富貴不憂貧。何事看花到佛前,春風有力破禪關。江郎詞筆今蕭瑟,尚可從君賦牡丹。
湖景甲東城,亭臺相照清。地分春色早,波動日華生。絕勝新圖展,涵虛古鑒明。綠楊煙岸側,風約釣舟橫。
雪繞鴛湖景絕塵,王恭鶴氅倍風神。此時為子遙相憶,欲作山陰訪戴人。
松竹隱君子,別來安穩不。音書遲寄雁,風雨又驚秋。金井葉黃落,青燈人白頭。客懷難著語,誰共賦牢愁。烏免不停軌,蒹葭鬢已蒼。囊空攜古錦,賦未奏長楊。林下松風曲,爐邊柏子香。朝昏作禪供,榮辱已俱忘。
黍谷山中客,青書已悟真。云霞低作戶,花竹結為鄰。巢父何孤邈,堯年亦隱淪。所期采藥去,天地不知春。
王事馳驅羨獨賢,屢逢盤錯不辭堅。齊中城跡樊侯再,許下田功都尉先。閭里共瞻新邑宰,簪裾原是舊家傳。異時人比河陽縣,只說栽桃自記年。
五老峰南鹿洞前,和風滿袂暮春天。道隨日用無他慕,何獨當年點也賢。
千里關河歸故邑,兩年風景憶虛庵。郢中白雪知誰和,爨下清琴想自諳。君擁霜臺名未已,我傷風木意難堪。近來幾欲裁書寄,春雁其如不向南。
冰壺舊映藍溪玉,璧乘曾依白帝城。明日武林山下路,過橋唯有杜鵑聲。
渝川咫尺如千里,千里猶堪雞黍期。旋滴銀槽將進酒,細傾金屈倒垂卮。閑為洛下諸生詠,突過黃初數子詩。阿吉想能騎竹馬,鳳雛低映碧梧枝。
桂子飄香,孰與芬芳。月華照胡氏蕓窗。精神魏晉,韻味齊梁。論宮中體,詩中道,史中殤。學通今古,名高中外,納百川無欲則剛。推究義理,考據辭章。攬浙江風,珠江月,入漓江。
人生七十已為稀,況母年登九十期。孝養正當娛暮景,恩封何幸際明時。錦鱗斫鲙供調膳,綠蟻浮香介壽卮。有子詞林歸未得,南山遙祝系遐思。
仙舟望不到玄都,近信虛傳過太湖。如此江山空舊約,可勝風雨有長途。燈前白發棋聲在,地上碧桃花事無。春已闌珊人尚遠,幽禽何苦喚提壺。
送子登程去,光陰正暮冬。雪消官道暖,云護野山重。公館晝常靜,河陽花更濃。莫嗟鸞鳳翼,枳棘暫棲蹤。
殘元正朔擁邊城,上將貔貅萬里征。白石奇功成背水,蒼山險道襲陰平。世家結局金蟬寺,異姓封王白馬盟。莫嘆付藍功狗死,開滇三杰是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