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
我誦光明經,自得三昧力。
舉起便周圓,何用高聲覓。
一日三百部,日輪猶昃。
見者總生疑,我自心堅實。
我誦光明經,自得三昧力。
舉起便周圓,何用高聲覓。
一日三百部,日輪猶昃。
見者總生疑,我自心堅實。
我誦讀光明經,自然獲得了深入禪定的力量。一經舉念就能周全圓滿,何必用高聲去尋求。一天誦讀三百部經,太陽還未西斜。見到的人都心生疑惑,可我自己內心堅定。
光明經:佛教經典。
三昧力:指深入禪定所獲得的力量。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意為正定、等持。
周圓:周全圓滿。
昃(zè):太陽西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專注于佛教修行的階段,在日常的誦經過程中有所感悟,面對他人的不解,寫下此詩以表明自己的修行態度和堅定信念。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佛教修行的虔誠和堅定。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從宗教文化角度看,反映了當時佛教修行者的精神世界和修行狀態。
偶然乘興度幽關,卻駕柴車返舊山。
出處在君無不可,豈緣飛倦始知還。
百首新詩興不疏,錦囊盈載出東都。
扁舟莫羨鴟夷子,自有山堂敵五湖。
似水天心秋爽,如屏山上晴嵐。正值新涼氣候,游人兩兩三三。
小閣半藏山塢,浮云長繞峰腰。卻喜潺湲流水,中通一道橫橋。
蒼蒼極目煙樹,遙遙遠接汀沙。瀨際竹籬蟹舍,林間茅屋人家。
臨水芳塍饒沃,連村老木蕭疏。此是莆陽天馬,被人寫入畫圖。
明眸皓齒艷無雙,比擬圓月兩相仿。
惆悵嬋娟多寂寞,歡情只供一夜長。
秦淮渡,碧波流,
冷月斜明花外樓。
仙人掌滿金莖露,
桂子香寒玉殿秋。
復性宏開絕學,傾樽樂傍珍叢。綠楊垂手絮濛濛。坐聽南屏鐘動。
半嶺徐傳鳳吟,四時不斷花風。故應四海此心同。報道先生無夢。
曾看四岳薦虞鰥,
閱歲三千一瞬間。
歸臥青山孤絕處,
白驢常伴白云閑。
亂絲歧路苦愁縈,
剪剪輕風別有情。
一夜雪綿吹滿帳,
教人春夢不分明。
閑游冶,最是艷陽時。
烏巷諸郎蘭槳筏,青溪小妹竹燈祠。
隊隊使人疑。
忠靖由來世不殊,
昔年我亦見今謨。
至今猶有家風在,
卻恨丘原起日無。
與君數載游,同作天涯客。
山色異鄉青,歸情江水白。
今予獨處時,念子寒風夕。
秋盡猶未還,愁見庭楓赤。
沙門高士兩難爭,太息千秋論未平。
妙總恰為文字累,寂音偏受黨人名。
酒醒旅館離初地,吟繞空床雜梵聲。
我是懶殘方墮此,十年宰相識平生。
十五為僧二十歸,
途中莫比在家時。
老僧留浙汝回蜀,
三昧從來古不知。
銀河高掛玉樓前,
笑拂彤云尺五天。
幾處關山明月好,
何人終夜不成眠。
百尺危欄倚翠眉,天風吹動繡羅衣。孤高直對嫦娥闕,縹緲平攀織女機。月下時聞簫一弄,春來還見燕雙飛。寄言芳歲須行樂,金谷迷樓事已非。
誰道長虹有美人,游魚爭識曉妝新。佳期豈待招靈鵲,微步偏憐賽洛神。濯濯金蓮初出水,盈盈羅襪不沾塵。采芳拾翠閑來往,珍重休過妒婦津。
借問纖腰大幾圍,嬌跨駿馬弄春輝。不隨暮雨朝云去,卻作追風逐電飛。紅粉殘香沾汗血,桃花淺色上緋衣。五陵年少相逢處,共道明妃塞外歸。
湛湛菱花絕點埃,雙雙寶靨笑顏開。遠山忽向湘波現,孤影疑從月殿來。金鵲難逢張敞筆,綵鸞空憶太真臺。清心一片寒如水,為報君王且莫猜。
香風送上木蘭船,水映紅妝更可憐。西子錦帆遙出浦,趙姬新曲正懷仙。煙銷菡萏偏能語,沙媛鴛鴦不獨眠。日暮輕橈徐轉去,紫騮多在綠楊邊。
伎衣搖曳掛雕楹,彼美娉婷隔夜明。不見玉顏翻舞袖,但聞檀板度歌聲。珠光欲滴巫山雨,燭影空垂楚殿纓。芳宴漸闌渾似夢,滿堂實客若為情。
月度空庭鵲繞林,美人閑立罷清砧。歡娛正憶乘鸞舞,幽怨長懸竊藥心。萬里關山人杳杳,雙星河漢夜沉沉。刀頭破鏡何須問,近日遼陽絕信音。
燦爛銀缸照玉人,殘妝未卸翠蛾顰。九微忍看膏成淚,五夜誰憐影伴身。鴛帳承恩他日夢,燈花送喜近來頻。君心好似光明燭,長信昭陽本隔鄰。
懶出芳郊逐伴游,惜花巡檻漫夷猶。寶妝檐下因誰點,玉笛池邊為你留。獨對天香矜國色,難將紅雨洗春愁。不知情緒還多少,戲蝶狂蜂舞未休。
日暮瞞得眾人行,
卻向寵犬語叮嚀。
慎勿說道人已去,
歸時禪院近黎明。